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泉州6旬老人40年痴迷道具制作 曾弃学承家业(图)
        正文浏览次数:110
  2014/12/13 11:42:4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5月1日讯(本网记者 林继学 谢明飞 文/图)制作道具这门家传手艺,被杨长生发扬光大,产品远销欧美;手艺被评为非遗,但他更关心的是未来谁来传承。

  精雕细琢的凤冠霞帔,金光闪闪的刀枪剑戟,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面具……在鲤城金山社区,这些富有传统韵味的戏剧道具,藏身于古朴小作坊。

  这个作坊,是68岁的杨长生老人的创意地。这40多年,他沉迷在戏剧道具制作的世界,不仅擅长京剧脸谱,还有木偶戏道具。曾经,国际知名的木偶大师黄奕缺手中耍的狮子,都出自他的手。

  如今,杨长生家传5代的这门手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远销欧美。不过,最让他欣慰的是,小孙子喜欢绘画,可以做第6代传人。

精美的面具 远销海内外

看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红白黄绿蓝颜色油的脸,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12个人物面具,每个面具巴掌大小,戴帽披须,表情跃然,活生生的。

这些说唱脸谱,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金山社区南区杨长生的作坊里。

68岁的杨长生是老泉州人。这12个粘香京剧面具,是他最满意的作品,20多年前就获得全国性奖。曾经,国际知名的木偶表演大师黄奕缺都常常夸他心灵手巧,黄奕缺后期手中耍的狮子,几乎都出自他的手。黄奕缺对他的评价是:对手工的要求很高,每个细节都要做得又精又细;就算一个花纹,一点色彩,都从不马虎。

杨长生尤其擅长梨园、高甲、木偶戏的面具和头盔制作。杨长生做的狮子,也颇受海内外客人欢迎:柜子里的货就是台湾客预订的,一红一蓝两只台湾狮,张牙舞爪,双眼炯炯有神,甚是威风。除传统的京剧面具外,他还制作了许多装扮时尚的面具,有的绣金边,有的画着威尼斯风情,更有长鼻子、大耳朵的怪脸,“这些都是狂欢节的面具,美国人都很欢迎”。

做出精美的面具,这是个细工活。在作坊,杨长生的妻子潘阿姨带上老花眼镜,细细地刻着木偶帽的花边,“一次连刻6张,每一刀都要把好力度,按着精细的模板,一刀一痕精雕细琢”。现在作坊里,她跟两个儿媳每天都忙活着:从刻花到粘纸,从镶金线到画上斑斓的颜色,每一道工序都纯手工。

弃学承家业 六代有传人

杨长生生于刻画世家。他爷爷杨文锦那一代已颇有名气,因擅做道具纱帽,被称作“纱帽锦”。

很小的时候,杨长生就开始学习绘画和工艺制作。17岁时,他考到师专读美术专业,由于家中手艺无人传承,杨长生才读两年,师专还没毕业,就回家开始正式继承家业,之后曾师承木偶头雕刻大师江朝弦、刻纸大师李尧宝等名家。

由于系统地学习了美术,杨长生制作起来颇有心得,他的处女作就一鸣惊人。当时,晋江安海杂技团要定做舞狮用的大狮子,毛头小子杨长生竟然接了单。他独自揣摩,通宵达旦,用了一个月才完成。

做了40多年,做道具是他的生命。他很自豪地介绍,做面具也历史悠久,古代祈神时都要戴假面具,甚至武士都戴假面具以威慑敌人;在闽南,面具叫“假面”,演戏前也有场戴面具表演,叫作“加冠面”。杨长生更得意的是他用各种布做的狮子,作为收藏品颇有市场。

但是,由于学艺颇费时间,工艺复杂,冬天还免不了沾水污手,这些年来学习的人不多。做了40多年的戏剧道具,杨长生还是把衣钵传给了儿子。现在,他更多的是做孩子们的技术指导。

在杨长生的作坊墙上,记者看到一张小孩子的画,上面画着一条飞龙腾云,连细小的龙纹也画得很认真。这是杨长生的孙子5岁时画的。小孙子逐渐长大,喜欢绘画,也喜欢跟着大人们学做一些道具。“如果孙子喜欢,也可以学学。”杨长生说,希望这门装满荣耀的手艺,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78岁老人挥毫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
  • 2016/7/21 13:16:09
  • 老人心中的好儿子
  • 2016/7/21 12:55:56
  • 秦皇岛海港区东方明珠城第二社区免费为老人发放黄手环
  • 2016/7/18 12:46:35
  • 承德平泉县为经济困难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 2016/7/18 12:43:19
  • 民政部: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逾16%
  • 2016/7/18 12:34:4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