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参保率达80%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加之老龄人口持续增长,社会养老保障形势严峻。
如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市以民生为导向,把发展城乡养老保险试点作为破题关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30个区县分别于2009年7月和2010年10月先后启动试点工作,试点率达到40%和75%,较同期全国试点率高了30和45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2月底,我市已试点区县参保人数达到81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77万,每月养老待遇足额准时发放。
4月1日纳入试点的10个区县,包括万盛、双桥、綦江、铜梁、大足、荣昌、璧山、城口、秀山和彭水,申报工作已于1月启动。“综合这10个区县的参保情况,全市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000万人,占应保人数的80%;领取养老金的老人有300多万,占老人总数的90%。”马正其表示。
范围广、标准高
马正其提到,与其他省市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我市养老保险呈现范围广、标准高等五大特点。
城乡统筹,范围广。在其他省市,这项保险只针对农村居民,故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而我市则率先将数十万名城镇纯居民也包括在内,故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标准高。在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方面,财政每年补助30元,如果是残疾人,还在30元基础上增加40元,补到70元;在养老金发放方面,按国家制定的标准,参保居民年满60岁后可以领到的基础养老保险金为55元,而我市将其提高到了80元,比国家标准高25元。这多出来的25元,由市财政和区县补贴。
全市统筹。主城和区县之间,各项标准没有区别,主要是为了用城市比较好的资源,带动农村发展。
此外,推动快和参保率高也是其特点。据了解,全市每年发放养老金数额近35亿元,其中地方筹集约26亿元。
不需再养儿防老
马正其介绍,居民养老保险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一来解决了多年来养儿防老的后顾之忧,发展成为“社会保障养老,子女孝敬”的良好局面。
二来刺激了农村消费。过去,村民由于没有养老保障,只能存一笔钱防老,如今这笔养老钱可以“解放”出来用于当期开支,满足他们的精神、物质需求。
三来化解了很多社会矛盾。过去因养老问题导致大量上访,实施养老保险以后,信访量平均下降35%,最多的区县下降了40%。
四是干群关系密切了。在宣传养老保险政策中,基层干部上门入户讲解,加深了与群众的感情。
缴费标准不搞“一刀切”
马正其表示,重庆养老保险制度呈现“保基本”、“覆盖广”、“有弹性”、“可持续”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前返乡农民工增多的情况,目前重庆正抓紧制定不同险种之间的转接制度。
他说,针对我市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一区域不同群体收入差别较大的实际,在缴费标准上不搞“一刀切”。比如,对中青年参保人员确定了100元、200元、400元、600元、900元5个缴费档次,让参保人员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
其中,各缴费档次之间的调整也是可行的。“今年经济困难,我缴纳100元,明年觉得低了,要买900元,也是可以的。”
现在参加了居民养老保险,以后如果到城市工作,想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怎么办?对此马正其表示,年内将出台社保转接细则,实现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征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无缝对接。
养老金标准将逐步提高
政府今后是否将提高保险待遇?马正其说,这是肯定的,要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后随着政府财力进一步好转,将逐步提高养老金标准。”
马正其还透露,为让老百姓参保、缴费更方便,我市正在研究社会保障体系的金卡工程———把五个保险建立一个平台上,一张卡解决五种保险问题,称为“五保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