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5老人修出十万字村志
        正文浏览次数:105
  2014/12/13 11:39: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几位老人用了近两年时间,才修出这本《冷水沟村志》。

  文/片 本报记者 尹明亮

  “金滩头,银坝子,吃不穷的冷水沟。”一说起位于历城区王舍人街道的冷水沟村,当地的很多人都会想起这句话。

  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奶牛村”出了一件“大事”:5位平均年龄近75岁的老人,历时近两年为村子修出了一本十万字的村志,而且已经出版。

  写本村志让子孙记住历史

  李廷夫、李兴禹、李延河、李兴渭、王希孟,编修村志的这5位老人都是冷水沟村的普通村民,其中年龄最大的已85岁,最小的也已64岁。

  说起修村志的初衷,冷水沟村委书记刘春财介绍说,几年前,村里一些退休的老教师、老干部自己组织了一个“华年联谊会”,开始写一些村里的历史,并且先后出版了关于村里教育、体育发展情况的两本书。“想到村子即将面临的变化,于是我找到几位老人,说了打算写本村志的想法,一开始,他们还有点犯难,但讨论了两次,就定下来了。”

  “老人都还记得咱是个吃不穷的冷水沟,但年轻人已没多少概念了,写本村志,就是让以后的年轻人也不能忘了咱冷水沟的传统。”村志编委之一的王希孟老人表示。

  当年日本人的调查没想到帮了大忙

  说好了写村志,几位老人就准备动手了。“调查起来费了不少工夫,尤其是解放前的历史,现在修村志的几个人在村里就算年龄大的了,还有几个更老的。不过,年纪大了,思路也不清,很多事就是想找人问,也找不到了。”王希孟老人说。

  幸运的是,他们在调查过程中找到了一本日本人在1944年做的调查资料,让他们省了不少工夫。这是一本叫《中国农村惯性调查》的书,是日军侵华时期,对中国农村做的详细调查,而冷水沟也是他们调查的重点。

  “还有人懂日文?”记者翻开一看,里面全部是日文。“没有,不过里边很多汉字,意思也能看懂,几个人扒拉着,一边看一边商量,里边关于民俗、经济各种情况的调查都很详细。关于解放前的村史,基本上就靠的这个。”王希孟告诉记者。

  近两年实地调查10万字村志终出版

  翻开冷水沟村志,里面的内容很是丰富,图片、图表,经济沿革、民风民俗……洋洋洒洒10万字,把村子的历史、现状写了个透。

  “别看几个老家伙年纪不小了,但干起活来却是认真十足,村志从2009年下手,到赶在2011年春节前出版,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主要工夫还不是写,而是得调查。”王希孟介绍道。

  “一本村志10万字,不过,这里边可没一点水分,把村子里的方方面面都写进来了。吃不穷的冷水沟,但咱冷水沟可不光产大米,文化传统也很浓厚,旧时候不说,1913年,咱村就有了新式小学,村志里边最重要的也是咱村的教育事业。村志写下来,也叫后人别忘了。”编委之一的李兴渭老人说道。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 2016/7/28 16:31:26
  • 78岁老人挥毫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
  • 2016/7/21 13:16:09
  • 老人心中的好儿子
  • 2016/7/21 12:55:56
  • 秦皇岛海港区东方明珠城第二社区免费为老人发放黄手环
  • 2016/7/18 12:46:35
  • 承德平泉县为经济困难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 2016/7/18 12:43:19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