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和科学健康理念的不断普及,城乡老年人的生活也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百岁老人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市百岁以上老人共有187人,其中农村164人,占百岁老人总数量的87.7﹪。近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并深入部分百岁老人生活的环境,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百岁老人眼里的长寿秘密。
全市百岁老人187人 近9成生活在农村
我市现有百岁老人总数187人,100—105岁169人,106—110岁18人,其中船山区(含三园区)百岁老人25人、安居区45人、蓬溪县30人、射洪县56人、大英县31人。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活在农村的百岁老人几乎要占总数量的9成,达到164人。居住在射洪县东岳乡的最长寿的老人税志秀,现年110岁。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524308人。80岁以上、100岁以上等各年龄阶段的数量波动上升。越到高龄阶段的长寿老人中,农村占了主要比例,并持续保持较高的比例。究其原因,不少人认为,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每个老年人也能真切地体会到,用他们的话说便是——山好、水好、空气好,过得自在,耍得开心。
敬老院里办起“开心农场” 老人劳逸结合收获幸福
在农村的老年人有一个特点,总是喜欢做点事情,一闲着心里就发慌。在船山区新太乡敬老院,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既不会打牌,也不怎么喜欢唱歌跳舞,他们就是喜欢干活。走进船山区新太乡敬老院,大门旁边的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莴笋、蒜苗、青菜……长得十分茂盛,原来这就是附近村民所说的敬老院里的“开心农场”。
两位老婆婆在菜地一边摘菜,一边聊着开心的事情。一位80多岁姓刘的老奶奶告诉记者,敬老院里的菜地都是他们自己闲着的时候来侍弄,她们爱自己种菜,也爱吃自己种的菜,只要平时没事的时候,有不少老年人都喜欢到菜地摘摘菜、除除草。据敬老院工作人员介绍,自从院里有了自己的“农场”,就很少到外面去买过菜了。
记者了解到,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船山区新太乡敬老院是由以前的学校改扩建的,改造后的敬老院变成了附近村民心里普遍认同的“最漂亮的房子”,在敬老院里种起菜地,也是满足老年人的愿望,因为他们把种菜当做了一种消遣时间、活动筋骨的事情来做。
跨两个世纪最长寿老人 最爱哇哈哈和爽歪歪
生活在农村敬老院的老人,由于很多人在一起,固然开心。但生活在农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也会寻找到自己的乐子。家住射洪县东岳乡我市最长寿的老人税志秀,今年已经110岁了,她只比四川省最长寿老人小三岁,但看起来仍然是红光满面,身体比较硬朗,只是各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稍微提前一步“下岗”了。据常年照顾税志秀老人的二儿媳妇杨珍秀介绍,目前老人身体状况良好,手脚都能使唤,没事的时候,唯一很喜欢用玉米壳搓一节一节的短绳子,每天都要搓一大推。
从杨珍秀那里,记者了解到老人长寿的一些秘诀:老人除了喜欢通过用手“搓绳子”和用脚滚竹筒来锻炼身体外,让记者感到有些惊讶的是,长寿老人最爱喝哇哈哈和爽歪歪。杨珍秀告诉记者,她几年前就很喜欢喝这两种饮料了,喝完了家里又买,热天的时候每天要喝两三瓶,现在天气冷了也要喝,只是喝得少些了。税志秀老人喜欢吃的蔬菜、粮食就是南瓜、红苕,还有玉米,还有一些比较软和的食物。税志秀老人在媳妇的贴心照顾下,过得很舒适。
◆链接: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对于全市老年人的保障工作,政府也考虑得越来越周到。近年来,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对90岁以上老人实行了高龄补贴政策,百岁以上老人可获得200元/月的高龄津贴。(记者 王维)
编辑: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