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扬州网讯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曾是空巢、孤寡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今年4月份左右,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联合下发了《扬州市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服务行动实施方案》。
几月下来,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服务行动。现今,在扬州10余万名新老志愿者的努力下,12.4万空巢老人开始远离寂寞。
摸底
确保关爱行动有的放矢
扬州有多少空巢老人?在市文明办志愿者工作处,工作人员一口报出数字:12.4万。今年5月,市文明办会同市民政局、老龄办,对全市空巢老人基本情况作了调研。14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70个镇,342个社区居委会,1179个村委会。
通过摸底,总人口458.2万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2.4万老人为空巢老人。其中,年处高龄、比较困难的空巢老人有3.4万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在摸底过程中,工作人员感受到的空巢老人家中的真实写照。
空巢老人最需要什么?为了有的放矢的关爱这些空巢老人,社区里又多了一份档案——“空巢老人”个人档案。以老人的兴趣类别、需求层次等为细分重点,建立起以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等为主的动态需求项目库。
行动
社区搭台志愿者“唱戏”
在中央文明办倡导的“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的背景下,市志愿者协会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关爱行动”。一时间,各社区报名者踊跃,考虑到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一个以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的志愿者队伍壮大了。在社区的搭台下,志愿者们“上演”着一幕幕平凡而又感人的文明敬老之举:
故事一:
康乐的老包靠手艺服务
康乐社区的包明高,是位年龄较大的志愿者,但仅半年就为39户空巢老人免费上门修水、电。小区老人田老太,老伴于去年去世,以往家里有个事情都是老伴作主,如今没有了老伴,遇到水电上的故障就十分头疼。今年来,老包仅她家中就上门服务3次。
对于田老太来说,水电故障维修,是她最迫切需要的。从电风扇调速器、水龙头、到太阳能的维修,全靠志愿者上门解决。看到田老太家中水龙头已经到了无法维修的地步,老包还主动掏钱购买了水龙头帮老人换上,贴工贴料不算,没有要老太出一分钱。
故事二:
广陵李桂芳有十“爹娘”
“居家养老”在广陵区试点。李桂芳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居家养老”服务队。虽然她自己的右腿患有先天残疾,走路并不方便,可她照顾老人尽心尽力,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爹娘。她说,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社会大家庭帮了她,现在应该回馈社会。
91岁的李老太天天都要站在窗台前,每当看到李桂芳时,她就会露出笑脸。后来,知道服务队人手不够,李桂芳主动承担起10户人家照顾老人的任务。志愿者笑称她一下子多出了十位“爹娘”。李桂芳对此默许了,她觉得,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应多尽点心。
“常常是活没干完汗就流了一身,回去的时候坐在有空调的公交车上被冷气一吹,脊椎就犯病了。”自从做起志愿者,李桂芳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做饭、洗澡,陪老人聊天……这些老人分布在皇宫社区、四望亭社区、通泗社区等,跑了这家赶那家。
故事三:
连运小区有唠嗑服务队
家住连运小区宜泰苑的汤老汉,今年83岁高龄,与妻子住在一起,汤老汉无养老、医疗,腿脚不便,视力残疾,患有轻度年老痴呆,重担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生活十分辛苦,社区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志愿者队伍上门服务,除了清洁卫生,还给老人加强心理辅导,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每逢志愿者上门,一起唠嗑是老人最开心的事。
同样,王秀英老人,也非常喜欢社区的这支唠嗑服务队。这位王老太太今年80多岁了,一人独住在连运小区,虽然女儿每周也来个两三趟,但王秀英平日里心里还是空空的,一但社区的志愿者上门,她都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就来精神了,也许就是平日的唠嗑、谈心,也许就是给她简单的叠叠被,王秀英老人就觉得心里就像吃了糖似的,甜甜的……
故事四:
关爱志愿者是自家邻居
与其他社区不同的是,八大家社区的不少志愿者,本身就是空巢老人的邻居。东花园河南的志愿者魏国祥,每天上下班从老人家门口经过都要站住脚,问句把话,听到回音,他就放心了。他家这个单元的邻居有八户人家,从空巢老人的家门前经过时都要问候一下。
而魏国祥三十年如一日义务为居民修家电,远近闻名,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要求帮忙修家电,送来了坏的,修好的返还,肖老家就是他的爱心中转站,整个单元都客客气气,大家友好相处。19幢的曹老太丧偶独居,13幢的志愿者毕永芬经常义务帮她买米、打扫卫生。
故事五:
大学生志愿者关爱空巢
皮坊街社区除了将社区内的党员、退休骨干、居民积极分子组织成一支志愿者队伍外,大学生志愿者也是这支志愿者队伍强有力的力量,为社区内的鳏寡孤独,空巢老人等定期进行服务。空巢老人李老太,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社区经常组织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上门为她打扫整理房间。
空巢老人陆老汉郭老太夫妇,两人均为九十多岁高龄。以前喜欢经常四处走走,现因郭老太行动不便,陆老汉年事已高,也无法外出。社区知道两位老人喜欢出门,就经常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用轮椅推着他们沿着运河边看看风景,到处走走逛逛,居住在他们周围的热心邻居也经常加入这一行列。
故事六:
22位老人有28位“保姆”
“一个人散步老担心磕着碰着的,现每天散步我不用再担心,志愿者陪着呢!”五里庙社区的空巢老人陈老汉开心地说,没想到平时散步,志愿者也会贴心地照料着他们。事实上,在五里庙社区,有一张志愿者花名册,这张花名册结对22位空巢老人,陪散步仅是志愿服务之一。
在花名册上,28名志愿者与社区内空巢老人“一对一”结对,陪老人聊天、散步、洗衣、买菜、看病……甚至为老人修剪指甲、洗头等,都成了志愿者的服务项目。22位空巢老人,有了28位义务“保姆”,花名册上,留着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和服务的空巢老人名单,基本随叫随到。
故事七:
“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
82岁的赵老汉是位孤寡老人,8年前,同是五里村老村民的志愿者魏金恒,看着无依无靠的赵老汉无人照料生活,靠修理自行车谋生的他,尽管家中有4口人要养活,仍是将无亲无故的赵老汉接到了家中,开始了十年如一日的照料着赵老汉的生活。
在赵老汉80岁生日之际,魏金恒考虑到要为他办一场大生日,让他像有家庭的老年人一样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社区得知魏金恒的想法后,考虑到他的家庭也不宽裕,决定出资共同为老人办生日宴,
在赵老汉80大寿当天,老人穿着魏金恒为他准备的一身新衣,和4桌庄邻朋友齐聚一堂。
赵老汉拉着魏金恒的手泪水涟涟,一口一个“谢谢”,而魏金恒却握着老人的手,贴心地说:“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
故事八:
将自家改成老人“实巢”
同样有着空巢生活经历的杨寿镇的志愿者老人吴玉良突发奇想:自己家里房子很多,地方很大,自己又是一个人住,可不可以利用自己家闲置的房屋,为周围的“空巢”老人们搭建一个娱乐健身的温馨舞台?
他把这个想法与同村及周围的老人们进行了沟通,他发现老人们从心底里都希望能有这么一个地方,能供大家伙一起结伴谈天、游戏健身,但就是苦于没有地方。
不仅如此,他还拿出了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了一张乒乓球桌、一张电脑桌、两副象棋、一副乒乓球拍。通过他一阵捣鼓,没过多久一个像模像样的“空巢老人活动之家”建成了。如今,吴玉良的家已然成了村里10多位空巢老人自娱自乐、安享天伦的“实巢”。
特色
四大服务品牌值得借鉴
上述的志愿者事例,也只是10余万新老志愿者中的微小部分。目前,我市志愿者协会也正依托红十字会、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大学、专业志愿者队伍和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招募培训一批具有专门技能和丰富经验的特长志愿者,作为社区志愿者力量的必要补充。
单就城区,市文明办、民政局等部门牵头和社区搭台,采取分类服务、定向结对的形式,结合志愿者的兴趣特长和空巢老人个性需求,已安排12566名志愿者与8083名的高龄(80岁以上)空巢老人,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定向结对方式开展“关爱行动”。
在广陵区这个空巢老人最多且最集中的主城区、老城区,试点培育的四大志愿服务品牌也备受各界的关注和借鉴:
一、“日、周、月”系列套餐服务。具体包括:文体健身“日”服务、生活照料“周”服务、健康保健“月”服务。
二、“游子远行,父母可好——两地书”征集评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号召全社会关爱空巢老人的同时,动员空巢老人的子女给父母常写家书、多写家书,汇报在外情况,给空巢老人更多的精神慰藉。
三、“心灵之路”畅通工程。为精神寂寞、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老人解开心结,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
四、“到乡下走亲戚、到城里访老友”体验活动。通过联谊让空巢老人有机会走动起来,切实感受到“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无穷魅力,在观光游览中让老人们开阔心胸、放松心情、享受自然、快乐生活。
持续
“空巢老人之家”全面推广
2007年5月,文昌花园社区“空巢老人之家”正式开张,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一起,分别来到辖区11户经济相对困难的孤寡、空巢老人家,张贴居家养老院的小牌子。88岁的孟大爷,成为此次居家养老院的一员,与他同幢楼的梅俊德,主动结对孟大爷,无偿提供生活、医疗及精神方面的服务。
文昌花园社区“空巢老人之家”的模板效应,在逐步完善建设标准、管理办法、活动制度和服务标准等一系列规定之后,目前,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已选择性地新建了83个“社区空巢老人之家”,并统一授牌。
记者获悉,空巢老人之家与试点的四大志愿服务品牌一样,正在全面推广中。
关爱行动缺不了基金保障,为此,依托中国志愿者服务基金会,市志愿者协会设立的“关爱行动”保障基金专门账户,目前已筹措“关爱行动”基金130多万元。基金专门用于我市“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者、特困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
“志愿者报名非常踊跃,“关爱行动”已开始稳步持续健康发展。”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扬州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为志愿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人文基础。现正在广泛招募志愿者,组织定向结对,“关爱行动”正在壮大,在扬州10余万名新老志愿者的努力下,12.4万空巢老人正开始远离寂寞和孤独。 记者 孟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