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中华孝道弘扬书”发布
        正文浏览次数:514
  2014/12/13 11:25:5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为弘扬中华孝文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国母亲节促进会及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近日联合发布“中华孝道弘扬书”。 

  这份“中华孝道弘扬书”指出,中华孝文化不仅具有灿烂的历史价值,而且极具现代意义;不仅在理论学术上十分重要,更关系着许多国计民生实际问题的 
解决。促进亲子、家庭、代际与社会的和谐,提高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水平,解决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华人世界的团结,推进祖国完全统一,所有这些都是时代的要求,都需要我们刻不容缓地大力弘扬中华孝文化的优良传统。 

  对于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书”指出,弘扬孝文化有助于家庭亲子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孝有助于解决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的养老问题;弘扬孝文化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弘扬孝文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弘扬孝文化有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世界和平。 

  中华孝道的弘扬,需要所有中华儿女的参与,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为此,“中华孝道弘扬书”发出倡仪如下: 

  第一,希望各级党和政府进一步重视并积极领导中华孝文化的建设,发挥孝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重大作用。 

  第二,建议把孝纳入全体公民尤其是干部、公务员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孝行作为公务员德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民众孝行的榜样。 

  第三,建议立法机构适时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令,进一步用法制的力量,解决好家庭孝亲养老问题,逐步推进社会化养老的顺利实施。新加坡法律已有孝的相关条款,韩国于2008年7月通过并颁布了《孝道资助奖励法》,有些做法可资借鉴。 

  第四,呼吁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文化部门,加强对中华孝文化的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际、传承与创新、提高与普及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中华孝文化优良传统的宣传和实践活动。 

  第五,吁请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新闻工作者、社会活动家等所有有识之士,本着社会责任感和自己的良心,各展所长,为弘扬中华孝文化多作贡献。 

  第六,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认真研究如何将中华孝文化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来,进一步落实孝文化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贯穿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第七,吁请新闻媒体、网络系统,为中华孝文化的弘扬提供广阔的信息传播平台,积极宣传和表彰孝子们的事迹,多发有关孝文化的文章报道,批评有违孝道的不良社会行为和风气,努力构筑弘扬中华孝文化的良好舆论环境。 

  第八,建议作为“企业公民”的各个现代企业,把弘扬中华孝文化当成自身的社会责任,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日程,通过孝文化教育和表障孝行楷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第九,呼吁每个家庭主动承担起弘扬孝文化的责任,家长不仅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而且以身作则,成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榜样。 

  第十,倡议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自觉地担负起弘扬中华孝文化的责任,不仅对自己的亲祖行孝,而且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共同体行大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北京商报》:环京养老圈多城市欲争夺京籍老人客源 民政部:冀养老机构应避免重复建设
  • 2016/2/16 11:12:58
  • 启动老年教育师资库建设 呼吁退休专家教授加入
  • 2015/10/29 10:43:38
  • 2015中俄老年人文化交流国际会演在俄布市举行
  • 2015/10/10 14:39:43
  • 滦县92岁老人用诗歌抒写传播红色文化
  • 2015/6/15 11:45:55
  • 京津冀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发布 养老护理标准统一
  • 2015/6/2 9:34:0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