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英国 老年人生活有保障
        正文浏览次数:295
  2014/12/13 11:25: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我们有许多老年人的慈善组织,比如“关注长者”和“帮助老人”组织,它们多年来一直从事于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包括医疗服务。
 
  英国媒体有这样一则报道,标题为:“英国交通警示牌有损老人形象?”仔细读来,原来是说在英国,路旁的警示牌中最好辨认的莫过于提醒司机注意前方可能有老年人穿行的“驼背老人加拐杖”标志。树立这种警示牌是出于好心,以免鲁莽的司机伤及长者。如今这一标示却引发了不少老年人的不满,原因是现今很多长者都身体硬朗、心态年轻,“驼背加拐杖”已经不再能体现当代长者的健康风貌。
 
  前几天在外地旅行,遇到一位来自伦敦的太太露丝,她已经在英国定居了十几年,带着上高中的女儿在中国大陆旅行。当她十四岁的混血女儿看到路边乞讨的老人时,很同情地问我中国老人的养老情况。露丝也跟我聊起英国老年人的生活,她很确信地告诉我说:“我每次来大陆旅行,都感到这里的人们似乎很忧虑自己的老年生活。在英国,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幸福得多,他们不用担心老无所养,因为政府和社会都能给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所以我们比较有安全感,老年人有退休金和养老金。即使穷人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住,政府早就制定了一整套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制度。我们有许多老年人的慈善组织,比如“关注长者”(Age Concern)和“帮助老人”(Help the Aged)组织,它们多年来一直从事于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包括医疗服务。所以在英国,很难见到老年人在街上乞讨的情形。”
 
  露丝介绍说,英国有不少老人选择在生前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以便每个月领取一笔丰厚的抵押贷款来安度晚年。还有的老人为了晚年生活更加舒适和安逸,会采用“反向抵押贷款(Reverse Mortgages)”的方式,自己筹措未来生活的费用。这样,老人们不但有一份退休金,还可以每月从银行领取一笔抵押房子的贷款,生活就很舒适安逸了。老人过世后,他们的房屋产权将归目前的贷款机构所有,房产处理后(比如房屋变卖后)的收益由贷款机构全权获得。目前,这种养老方式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老人过世后,他的房子不再顺理成章地成为儿女继承的遗产,而是属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产业。
 
  我也向露丝介绍了当今中国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她很兴奋地看到在公园里一起运动和娱乐着的老年人们。露丝说,英国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大多选择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也有的会开创自己的新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开咖啡店、小饭馆或是做企业顾问,办咨询公司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英国老人的晚年生活。在一些英国老年人中还流行着一种嗜好:写作。最近,英国一位93岁的作家罗娜·佩奇(Lorna Page)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危险的弱点》(A Dangerous Weakness)。佩奇用自己的稿费所得,邀请了几个在英国老人院里的老人和她一起生活,以这样的方式安慰那些孤独的老年朋友。她的这种爱心也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反响和热情赞誉。现在,佩奇还在坚持写作,以此继续着自己的梦想和善举。
 
  露丝介绍说,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能够照顾独居老人起居和健康的“智能屋”。这种“智能屋”装有一个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和床垫观察老人在屋内的走动。“智能屋”的医疗设备可以为老人测心率和血压,并将结果传输给医生。如此一来,独居的英国老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关注。
 
  英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老年人总人数首次超过未成年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虽然政府和社会采取了很多服务于老年人的行动,老年人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英国民众一直在要求政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老年人能够更加长久地享受健康、独立的生活。
 
  在我看来,英国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的这些作为,对我们这个日趋老龄化的社会也有着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愿我们的老年人也能老有所养,不再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度担心,对于每个人来说,安享晚年无疑是最幸福的。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8 16:57:29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 2016/7/28 16:31:26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6 16:12:08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