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年迈父母:哪堪寂寞中秋节
        正文浏览次数:499
  2014/12/13 11:21:51    来源:新华社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常回家看看”入法后的首个“团圆节”仍有不少家庭难团圆          年迈父母:哪堪寂寞中秋节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 刘敏 席敏          今年中秋节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修订之后的第一个团圆节,但“常回家看看”这一强制性法律条文仍然不同程度“悬空”。专家表示,一些老人在传统节日期间更需精神慰藉,“空巢”不“空心”还需政府、社区、家庭各方合力。          老人寂寞          “团圆节”成“伤感日”          “我工作十几年了,没跟老人一起过一个中秋节。”在北京工作的金先生说,70多岁的老人在安徽老家,不是自己不孝顺,实在是无法成行。记者调查发现,异地工作的人能回家过中秋的只是少数。          18日早上,记者在北京会城门公园看到,不少老人在散步、聊天。说起这个中秋节,很多老人都一脸无奈。78岁的魏大爷苦笑着说:“中秋节原本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孩子不回来,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还不如没有这个节日呢。”          家在湖北宜昌的一位“空巢”老人说,本打算奔波千里到北京和孩子一起过中秋节,当“做饭的厨娘、孩子的保姆、整理家务的小时工”都满足,但又担心给孩子添麻烦,一颗纠结的心无处安放。          子女纠结          各种“不能回”“不敢回”          许多年轻人表示,并不是不想在中秋节回家,而是各种因素纠葛无法回家。          今年中秋节,在济南一家企业工作的冯静和往年一样加班,无法回青海老家陪伴父母。“一到节假日就更忙,刚买了房子也不敢轻易请假,不然就扣奖金,还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不是不想回,而是不敢回。”她说。          跟冯静一样有“中秋纠结症”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北京白领刘丹丹说,以前中秋节不放假,不能回家也就罢了,现在虽然放假了,但只有3天,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反而更加纠结。          专家表示,大城市工作压力大,许多年轻人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常回家看看”仿佛成了一个难以完成的命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认为,随着人们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加速,家庭结构模式的小型化、核心化成为主流。子女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小家庭”,对老人的照顾则有所疏忽。          专家建言          健全机制保“团圆”          专家认为,“常回家看看”不仅要靠个人自觉和法律约束,政府和社会也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让子女能够回得了家。应严格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回家探亲”的权益落到实处,通过工会监督、法律保障等方式维护劳动者探亲休假权益。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说,丰富老龄人口的精神生活不能光靠子女,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比如,广大社区和村镇应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供平台,可在老年人集中居住的社区增加活动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建议,在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的同时,还应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体系。“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已不再是简单的基本生存需求,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将日益成为迫切的需要。”          据新华社9月19日电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延迟退休真的来了!70、80、90后都跑不掉
  • 2015/10/19 10:24:07
  • 4岁孙子要占车后排睡觉 儿子让60岁母亲坐后备箱
  • 2015/9/24 14:47:01
  • 张家口市85后城管五年如一日照顾七旬盲翁
  • 2015/8/11 14:50:44
  • 老人听讲座买保健品 吃后过敏却无法退货
  • 2015/8/3 11:20:49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