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衡水武邑巧手老人九年千双送乡邻
        正文浏览次数:565
  2014/12/13 11:20:40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穿虎头鞋、戴虎头帽,虎头虎脑,无病无灾,长大做官。”这是流传在武邑县赵桥镇一带的顺口溜。近日,在赵桥镇宋蒙村的李素花家,只见各式各样的儿童绣花鞋摆了满满一炕头儿,虎头鞋更是招人喜爱,上面的图案均用针线勾勒而成,“虎目”圆睁,又黑又大,毛线做的胡须横在嘴两边,栩栩如生,非常精致。这些都是李素花老人的杰作。做虎头鞋成了固定“职业”
  正在收看央视农民频道《非常帮助》的李素花老人一边笑,一边打开了话匣子:“从小家里穷,家里只供我哥哥上学。最初识的字都是他教的,后来大部分都是我自学的。闲来没事就跟着街坊邻居大妈们学做虎头鞋,不想越做越喜欢。如今做鞋做了大半辈子,就好像城里人上班一样,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
  村支书介绍,李素花老人今年74岁,不仅手艺好,而且还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人,“村里55岁以下的人的生日和结婚的日子,她基本装在了心里。从2004年到现在,她陆陆续续送出去的虎头鞋得有上千双”。
  “会的不难,难的不会”
  “从儿子到孙子、外孙,家里所有的小辈都是穿我做的虎头鞋长大的。”李素花老人乐呵呵地介绍,从前谁家只要生了孩子,不论男孩和女孩,母亲都要给孩子做虎头鞋穿。一则保孩子一生平安、茁壮成长,二则寓意着吉祥如意、福气冲天。“我做鞋的这些布料都是乡亲给的。花花绿绿的布头我一点点裁出来,再用这些花线绣出来,就是这一双双可爱的小鞋子了”。
  “会的不难,难的不会。”说起虎头鞋的制作,李素花老人讲得头头是道。先做鞋底,就是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厚片,然后按鞋样大小剪下一块,再将一层红色的布料糊在上面,鞋底就完成了。接下来做鞋帮,步骤和鞋底差不多。难的是做鞋面,先像前两步一样做出形状,印上虎头样后开始绣花,这也是最难的部分。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出虎的威猛。虎耳、虎眼等镶边,红、黄、白间杂,轮廓清晰。最后再用兔毛镶边,风一吹,毛抖动,更显虎威。完成这三道主要工序,剩下的就是将这三部分缝到一起。缝好后,就是做鞋搭、尾巴和虎须了。做尾巴的方法是用彩线将兔毛缠成尾巴状,有时候需要在里面裹上一根细铁丝,这样还显得灵活灵现,最后缝到鞋上。虎须则用彩色毛线做成。首先选择与虎头鞋颜色协调的毛线,取大约有六七根的一小绺,在手指上绕几圈,剪断后扎在虎嘴的两侧,并修整成绒球状,刹时,这虎头鞋就又多了些灵气……
  李素花老人手里捧着一双虎头鞋,连说带比划,饶有兴致地娓娓道来。她说,平常在家里一般采用“流水线作业”,一下剪出十几双鞋样,然后再依次做鞋底、做鞋帮、做鞋面、绣花……完成一道相同的工序,再开始下一道工序,觉得这样还省事些。赶上做“玉米包皮”的虎头鞋,就要比这些麻烦多了。
  精致虎头鞋免费送孩子
  村里谁家的孩子过满月、过周岁了,李素花老人只要听说了,就“不请自到”,给送过去三四双做工精致的虎头鞋。去年她到宁夏的大女儿家过冬,老四家的孩子过周岁她没赶上,回来后立即给补上了。即使是村里嫁出去的闺女,孩子过满月、过生日,她也从来没有落下过。
  “给孩子穿就是图个吉利,自己心里也高兴”,李素花老人乐呵呵地说,前年她住在新疆儿子家里那段时间,也把绣好的虎头鞋拿出去卖过,但“没有在老家这样免费送给乡亲们感觉更快乐。”村子里也有一些年轻人来找她学这门手艺,老太太都认真地教,全心全意地培养着新的继承人……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78岁老人挥毫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
  • 2016/7/21 13:16:09
  • 老人心中的好儿子
  • 2016/7/21 12:55:56
  • 秦皇岛海港区东方明珠城第二社区免费为老人发放黄手环
  • 2016/7/18 12:46:35
  • 承德平泉县为经济困难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 2016/7/18 12:43:19
  • 民政部: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逾16%
  • 2016/7/18 12:34:4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