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慈善公益
捐款查询
基金会动态
基金会政策法规
困厄老人
批复文件
工作人员
捐款方式
热点新闻
国内外涉老新闻
省内老年新闻
涉老时政
老龄工作
老干部专栏
敬老月专栏
十九大报告专栏
时政要闻
会内动态
会内活动
活动集锦
视频新闻
省法学会老年法学研究会
法律咨询
案例选编
政策法律
社会广角
老年法律研究
老年生活
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教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有所居
老年文艺风采
书画书法
老年掠影
曲艺风采
民间老艺人
养生堂
四季养生
健身饮食
常见疾病
心理健康
长寿百科
会内原创
原创歌曲
视频影像
《河北老年》
省老龄办专栏
关于我们
热点新闻
国内外涉老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
老龄工作
|
涉老时政
|
老干部专栏
|
敬老月专栏
|
十九大报告专栏
|
时政要闻
|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八旬老太不离不弃 照顾俩智障儿子61年
正文
浏览次数:671
2014/12/13 11:20:26
来源:河北青年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84岁,本是该尽享天伦之乐的年纪,但辛集市中里厢乡泊庄村的张小仅老人却已坚持照顾两个智障的儿子61年了。平日里,村民们经常会给老人送些吃的,老人家的水管、电线坏了,大家也都帮着修理。
去年,几个村干部为娘仨找了一套没人住的红砖房,但老人坚决不搬,她说,她在老房子生活了70年,两个儿子也一直住在这里,怕搬家后,儿子出去后找不到家。
■ 木板凳搭的床 娘仨睡了几十年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辛集市中里厢乡泊庄村,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张小仅老人家。
掀起房门上悬挂的破烂不堪的门帘,记者看到正在舀大米的张小仅,她拿起煤球炉子上冒着蒸汽的铁锅盖,将铝勺里没淘的米一下倒进开水锅。
“你来了?”看到记者后,张小仅反复叨念:“我们生活没困难,饿不着,村里给我安了水管和灯泡,没要钱,你们还老来看我……”
张小仅颤颤巍巍说话间,记者感到坐着的床板很硌,掀起一张单薄的满是油污的灰床单才发现,所谓的床, 不过是六七条长板凳拼在一起,再放上几块两寸厚的木板而已,张小仅和两个儿子就是在这样的两张“床”上睡了几十年。
■ 虽已年过八旬 照顾俩儿一日两餐
张小仅说,她十几岁嫁过来后就一直住在这间屋里,七十年了。
“这么多年都是您自己做饭?”记者问。
“嗯,俩孩子不会。”
“除了熬粥还做别的吗?”
“麦子换馍馍、还有咸萝卜。”
每次交流,记者都得凑到她耳边大声地、一字一顿地重复几遍,张小仅耳朵背,近几年已经很难正常跟村里人交流了,跟两个儿子交流也多是靠嘴型、表情、手势。张小仅说,照顾俩儿子她习惯了,“一天做两顿,不累!”说话间,她44岁的二儿子突然从外面进屋,朝着炉子上铁锅走过来,鼻子里哼哼着。
“他饿了。”张小仅习惯了二儿子用这样的方式跟她交流。
“她的二儿子不会说话、也不会干基本家务。”村民们说,大儿子相对好些,虽然不会做饭,但知道去捡拾别人家扔出来的废报纸、废纸箱、废纸盒,回来卖点钱补贴家用。平日里,大伙也常会过来送些吃的,老人家里有什么修水管、修电线的活儿,也会过来帮着干。
■ 卖废品的钱 老人每笔都记账
中午时分,张小仅61岁的大儿子扛着上午捡拾的半编织袋废纸回来了。紧接着,一辆三轮车拐进了院里,“我经常来这儿收废品。”那人告诉记者,平时每隔十来天来收一次。
“十来天捡回来的废品能卖多少钱?”面对记者的询问,大儿子腼腆地笑了笑,没说话,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份天真。
“多数时候能卖个八块、十块。”收废品的老李头接过话茬说,他将废品分类后一一过秤,然后把斤数和钱数记在一个破旧的小学生作业本上。“你看好了!”老李头算好账,掏出两张十元钱递了过来。尽管只有两张,张小仅还是用蘸着口水的手指头数了一下,然后掏出棉袄里的手绢,像包婴儿一样将钱包裹起来后放回棉袄兜里。同时将老李头刚才记账的作业本折了一下装进口袋。
“那个本是老太太的账本,”老李头说,他付钱之前都会在本上写下每笔交易的详细记录。
■ 怕儿子找不到家 她不肯搬离祖屋
泊庄村村主任杨杏礼告诉记者,张小仅共有六个子女,四个闺女、两个儿子。两个儿子智力发育迟滞,小儿子还是聋哑人。四个闺女成年后全嫁了出去,家里只剩下两个儿子和张奶奶老两口。二十年前,张奶奶的老伴也去世了,她就独自拉扯两个儿子。
杨杏礼说,目前张小仅母子三个人分别吃五保和低保,村委会常常惦记着他们娘仨。去年,他们几个村干部找了一套没有人住的红砖房,希望娘仨搬过去,但老人执意不肯。老人说,她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两个儿子也都一直住在这里,怕搬家后两个儿子出去玩回来找不到家。
杨杏礼说,村里会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活动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老人,请联系我们
生活中,我们身边不难发现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已进入高龄,本该尽享天伦之乐,但却还在照顾着因为种种原因,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女;还有一些老人,本应尽享天年,却在照顾着年事更高的老人。
为此,昨日上午,由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省老年事业促进会、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征集和关爱高龄慈爱母亲”公益活动在石家庄启动。本次活动的征集对象是河北城乡70岁以上的高龄慈爱老人,通过本次征集,将对全省1000名家境困难的高龄慈爱老人进行资助和帮扶;事迹特别感人的慈爱老人,将参选“感动河北十大高龄慈爱母亲”评选。
即日起,本报联合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征集70岁以上的高龄慈爱老人,为家境困难的他们进行现金资助、实物资助、脱贫帮扶以及志愿者上门服务。
■征集范围:无论是照顾膝下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女,还是照顾更加年迈的长辈,只要她(或他)用羸弱的身躯撑起一片天,身处困境仍不折不屈,是河北城乡70岁以上高龄慈爱老人,我们就会对他们给予关注。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老人,或能提供相关线索,请拨打83830000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2016/7/28 16:31:26
●
老人心中的好儿子
2016/7/21 12:55:56
●
河北廊坊八旬老翁刘桂沅不停拼搏奉献社会
2016/3/11 9:11:01
●
想念两个月未见的儿子 85岁父亲自行探望途中迷路
2015/12/24 14:23:22
●
承德营子区三代人亲情接力照顾智障人六十载
2015/12/2 11:22:25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