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河北老李”灾区亲自救2人 驾车一天跑十七八趟
        正文浏览次数:131
  2014/12/13 11:19: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河北新闻网邢台电(燕赵都市报记者张会武通讯员张晓旭) 20日当天,记者与“河北老李”联系一天后无果。21日凌晨3时,老李给记者发来短信:“活着,救灾”。57岁的李英俊,虽在四川宝兴县经营门市,但因祖籍邢台,且在国家近年的历次大灾大难中,均有活跃志愿身影而被公众称为“河北老李”。如今,灾难发生在自己身边,河北老李没有犹豫,再次启程奔波。
    “活着,救灾”
    21日凌晨3时,在忐忑等待了一天后,记者手机传来李英俊短信,“活着,救灾”。
    老家河北邢台的李英俊在四川宝兴经营一家石板厂,但因多次以志愿者身影出现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等现场而被外界所关注。
    当日,记者不间断与李英俊手机联系,但对方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与此同时,四川省宝兴县灵关镇一家简陋的石材厂前,一台“长安”车静静地停在门口。一阵密集的短信铃声突然在车内响起,刚刚合眼的李英俊猛然惊醒。沉寂了18个小时的手机一下子涌入70多条短信,内容基本都一样:老李,你还活着吗?
    这是地震发生之后,李英俊第一次与外界有了联系。他给朋友们群发了一条短信:活着,救灾。 随后,又是几通寻求支援的电话,漆黑的夜里,老李又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地震时锅都在蹦”
    李英俊告诉记者,从20日8时02分地震发生那一刻起,他已经在余震不断的灵关镇整整坚持救灾18个小时,亲手救出两人。
    “这次地震感觉很不一样。”当时正在石材厂二楼做饭的李英俊说,“以前经历的地震多是左右摇晃,这次上下蹿,连锅都直蹦。”
    “强震!”李英俊多年救灾志愿者的经历造就他过人的反应速度,转身抄起一把钢钎就往外冲。门外的街道已经一片混乱,老李亲眼看着一栋房子在不远处轰然倒塌,人们四散奔跑,弥漫的粉尘中传来阵阵哭喊、尖叫。
    老李的长安车上常年装载着全套救灾设备,容不得多想,李英俊发动汽车就朝着房屋垮塌最严重的地方驶去。在灵关镇西边的十字街旁,一栋四层楼的民房几乎全部垮塌到底,周围有人在朝废墟里哭喊:里面有孩子!
    李英俊立马下车高喊:“不要慌,还能动的赶紧来救人啊,我这里有设备。”
    经过最初几分钟的慌乱后,街上人群开始冷静了下来。通过对废墟里喊话,大家确定里面有一位年轻妇女和一个小学生还幸存。
    老李的救援设备十分专业,不仅有破拆钳、手钳、千斤顶,仅锤子就有8种,大的重达几十斤,小的连1斤都不到。分发了工具之后,众人开始救人,没分到工具的直接在废墟上用手刨。老李在墙体上钻开一个洞口,钻进去用手摸,但摸到的却是一具已经毫无反应的遇难者遗体。
    得尽快确定幸存者的位置。李英俊在洞里焦急地呼唤,终于在遇难者旁边一个狭小的空间发现了那位年轻妇女。老李安慰她:不要多说话,尽量保持体力,大家一定会救你出来。
    找到准确位置使得救援速度加快,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年轻妇女终于成功获救。 顾不上多说,众人立即开始救援埋在最底层的孩子,经过克服各种困难,一个多小时孩子就被成功救出。
 生命直通车
    道路不通,加之乡间小路坡度大且窄,致使大点的车辆难以通行,老李的“长安•五菱面包车成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老李开着车穿梭于山间小路上,包括接送记者、武警战士、灾民等等,“一天我得送十七八趟”。据老李介绍,灵关中学门口成了他的停车点,只要有需求,他就去,一看别人急着要走,他就给车加载,“最多一次车上栽了11个人,并且还有救援工具、物资等。”老李开玩笑的告诉记者,“我的车跑在乡间小路上是严重超载、超速。”据了解,仅21日一天,他的车就消耗了25公升的汽油。
    为了救援,老李不顾自己的身体,连续奋战约四十个小时,直到22日凌晨2时才真正休息了四个小时。他睡觉的地方正是在他的爱车内,老李告诉记者,没有睡觉的地方,自己就把车给布置成了一间临时卧室,不大的“卧室”内可以同时睡四个人,汽车前排两个座可以睡一个,拆卸掉后两排座位,铺上被子又可以睡三个。“地方虽小,由于人多,我们都是轮流睡。”
    老李的厂房也在地震中倒塌,房顶70%处于露天状态,截止22日,老李只回去过一次。“我买了遮布,用了十分钟,把屋内的家什给盖了盖。”
    老李告诉记者,由于道路堵塞,目前80%都是靠当地人自救,许多灾民都是简单的搭着塑料布入住,灾区不断下雨,急需帐篷、防雨工具和食品支援。为了帮助别人,老李只剩下一身棉袄御寒,老李说,“记者大老远来了,有些没拿厚衣服,我就把我衣服给他们穿了。”
    虽然灾情严重,但与五年前汶川大地震的慌乱相比,这次情况好得多,人们很快就从惊悸中恢复过来,展开及时的自救互助。哪怕只能搬几块砖头,人们也毫不犹豫地参与救援。 李英俊说:“在灵关镇成为‘孤岛’的这段时间里,这种正能量充满了整个场镇,每个人都在帮助他人,支撑着救援的到来。”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8 16:57:29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 2016/7/28 16:31:26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6 16:12:08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