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1岁老人将全部器官捐献
“今天是2012年9月13日,我决定再去办理一次遗体捐赠手续。”今年81岁的李超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2001年,受胃病困扰的他做出一个决定:百年之后捐出心、肺、肾和角膜。12年后,他改变了想法,决定捐出所有的身体器官。
捐献当成重生
11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李超老人的家里。年过8旬的他,面色红润、身体硬朗,很难想12年前,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李超老人1946年参军,转业后被分配到保定学院从事医务工作,直至退休。
2001年,由于胃病困扰,他开始厌食,一顿饭就吃两个饺子,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
他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天,无意间看到报纸上,有一篇关于遗体捐献的文章。“反正死后也没有感觉,还不如将器官捐掉,就当是自己重生了。”接下来的日子,老人在儿子李柏林的陪同下,四处打听哪儿可以接受遗体捐献。当得知保定市红十字会可以接受捐献时,他急忙赶了过去。
担心器官老化
赶到红十字会后,他原本简单的念头,却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会不会因为我年纪大,脸色又蜡黄,就不接受我的器官啊?”在红十字会办公室老人思绪万千。
几分钟后,保定市红十字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捐献遗体需要到河北省职工医学院(现为河北大学医学部)进行申请,此外,还需要到保定市公证处进行遗嘱公证。
“我年纪也不小了,身体的器官也老化了,您看我这器官还能捐吗?”老人艰难地说。
见老人非常为难,工作人员委婉地告诉老人,器官捐献不限年龄,但是必须要征得捐献家属的同意。如释重负的他,随后又赶到了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写下:自愿捐献心、肺、肾、角膜4个器官。
二次申请,脏器全捐
转眼12年过去了,他的胃病经中医的调理,出现了好转。现在的他饭量大增,面色红润。“反正也是捐,还不如把器官都捐了。”他决定修改之前填写的遗体捐献登记表。
2012年9月13日,他再次来到了遗体捐献接待室。而这时的河北职工医学院,已经变成了河北大学医学部。但让他吃惊的不止于此。在遗体捐献接待室中,工作人员告诉他,老人之前填写的登记表早已不知去向,只能重新填表。
老人很生气,但最终还是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重新填了一份。在遗体捐献一栏,他写了十余种脏器的名称。“地方有限写不下,所有的器官我都捐了。”
他说,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小,遗体捐献是一个利民的事业,而保定市进行捐献的市民却不是很多。希望保定市相关部门能联合起来,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 “大家一起努力,能救一个人多好啊!”最后老人笑着说。
编辑:秦云幸 来源:燕赵都市报冀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