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16日早上,安平县平安公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常。散步的、舞剑的、跳舞的、遛鸟的……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园一角,丝竹声声伴随着彩绸飘扬,“古老沧桑滹沱河畔,有一颗明珠光芒灿烂……儿童得玩耍、老人得休闲,人人都说江南美,如今安平赛江南……”一句句赞美网乡变化的唱段清晰入耳。这抑扬顿挫的节奏、这美轮美奂的戏词出自70岁的老人——李占山之手。
李占山,1961年毕业于梆子戏校,擅长吹笛子、拉二胡,曾经是定县国营梆子剧团、衡水海河指挥部文艺宣传队的文艺骨干,那时候,弱冠之岁的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好架子、好劲头,从一参加文艺工作,就是个闲不住的人,放下笛子,拿起二胡,上台演角色,下台编节目,人们都称他是文艺战线的“拼命三郎”。从乐队演奏、节目编排、导演、表演各个环节,他是样样精通,他与其他两名男同事,曾被誉为当时衡水文艺界的“三条硬汉”。后来为了维持生计,照顾一家老少,他一度放弃了自己深爱的文艺事业,转行进了一家企业。10年前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他自己建了丝网企业,由于勤勉,仅几年时间就发展得令左邻右舍刮目相看,后来他把摊子交由儿子打理,不知不觉又拿起了心爱的二胡拉起了赞美的旋律,开始为家乡变化重拾旧习,创作文艺节目。
那是个星光亮穹的夜晚,端坐于写字台前的李占山,满脑子都是县城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楼连成片,绿水绕城郭。大衢贯南北,霓虹耀东西,从街道到小区处处都凝注了对“殚精竭虑谋发展,一心一意促变样”的生动诠释。慢慢地,一股充满浓情的河北梆子演唱段在纸上流淌出来。《安平人有志气改地换天》:“红日升彩云飞朝霞满天,美丽的安平城光辉灿烂,搞城建县领导一马当先,安平人齐心力改地换天……”第二天一早,他把连词带曲均已创作好的节目带到平安公园,召集在公园里结识的梆子戏迷票友一起排练,从出场、走场、动作、身段到下场、谢幕,一点一点指导大家。功夫不负有心人,节目排练出来后深受群众喜爱,县电视台闻讯后,采访并播放了他们的节目,没想到观众反响十分强烈,纷纷要求延长播放时间和次数,原本计划播出一次的节目在观众的热切期盼中播放了整整一星期。群众的好评足以证明了他的创作实力、老百姓的掌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满分。
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群众日渐高涨的文化需求把李占山的创作热情一次次点燃,又先后创作了评剧小合唱《安平新农村建设搞得好》、表演唱《老姐妹儿逛安平》、梆子小合唱《如今安平赛江南》等多个节目,这些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节目,词曲由他一人创作,完全取材于安平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可喜变化,内容涵盖了该县“一年攻坚起步、两年提速上路、三年成效显著”三步走战略的所有成效,词句新颖雅致,节奏欢快激昂,深受群众欢迎。
人们看李占山一排练就汗透衣衫,一演出就自掏腰包请演员、乐队,一活动就自找车辆接送演职人员,结束后累在家里,几天解不过乏来,纷纷劝他“别折腾了,好好颐养天年不好吗?”老伴也常常为了他的健康下“令”:不能再写、练、演!但李占山却不但不听劝,反而用于创作和指导的时间更多了。由于李占山为人诚恳、正直善良,德艺双馨的他深受文艺爱好者的敬重,他组织的活动大家都愿意参加,他编排的节目大家都愿意参演,现在他能组织起来的京评梆戏迷、票友、老年演唱队员等共计200余人。为了给文艺爱好者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为老百姓奉上精美的文艺大餐,他不断组织义务演出,一演就是三个小时左右,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总是久久不愿离去,有的临走还说,“多组织几回吧,演得好、唱得也好,俺们喜欢看,听多少次也听不够。”
一次次成功激励着李占山老人,他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不但创作编排小节目,还计划编排一些大型舞台剧,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和档次。他说:“党的政策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要做党的义务宣传员。”
编辑:刘巍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