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兴凯(左二)和“奶奶”(左一)、父母一起包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几天降温了,俺提前准备下了过冬的无烟煤。”3日中午,天气阴冷,但是在献县商林乡小南邵村一处老房子里,却洋溢着亲情的温暖。47岁的李兴凯一边帮奶奶和父母包饺子,一边和老人唠嗑。“奶奶爱吃饺子,俺和媳妇隔三差五就过来帮老人们包饺子,父母给奶奶包了大半辈子饺子,现在有病了,不能像以前那样伺候了,俺继承父业要接着包下去。”李兴凯微笑着说。
唯一暖炕让给了奶奶
李兴凯说的“奶奶”叫孙国梅,今年103岁,并不是他的亲奶奶。很多年以前,李兴凯的爷爷和孙国梅的老伴关系很好,两家走动得很亲近。孙国梅只有一个女儿,早年远嫁到洛阳,如今也已快80岁了。1973年,孙国梅的老伴去世,孙老太孤身一人又体弱多病,家里、地里都需有人帮忙照料,李兴凯的父母便主动担当起照顾老人的重任,并把老人接到家中一起生活。
“当时,我亲爷爷、亲奶奶都还健在,父母同时照顾三位老人,挺不容易的,后来不久我亲奶奶先去世了。”李兴凯说,小时候就看到父母对孙国梅奶奶特别孝顺,有好吃的要留给奶奶,地里的活儿不让奶奶干,老人冬天怕冷,全家就一条暖炕,也让给了奶奶。“奶奶喜欢吃饺子,父母不管多忙多累,都会抽空给奶奶包着吃。”平日里,李兴凯的父亲李瑞波也经常教育子女,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奶奶。
过得好不想离开“家”
20多年前,李兴凯的母亲得了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虽经多方治疗,勉强生活能自理,不久爷爷因病去世,5年前,76岁的父亲又得了老年痴呆,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李兴凯只有一个姐姐,照顾父母和奶奶孙国梅的任务自然就都落在了他这个儿子肩上。为了照顾好三位老人,特别是百岁高龄的奶奶,李兴凯夫妇晚上经常是和衣入睡,有什么意外好及时到身边伺候。三位老人住的是三间土坯房,奶奶单独住在有火炕的屋里,父母住在另一间。李兴凯和妻子住在离老屋几十米的另一处房子里,为了照顾奶奶,李兴凯特意在老人炕上放了两床被褥,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和妻子就替换着和老人睡一条大炕。
李兴凯说,奶奶远在洛阳的女儿一家经济条件不太好,身体又不壮实,不过还是尽量坚持每年回来看看,有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知道老人过的很好就放心了。女儿也曾想接老人去洛阳住,可奶奶觉得跟着李兴凯一家过得很好,哪儿也不去。
父子孝星引村民夸赞
如今,李兴凯一家9口人,在村里算的上是妻贤子孝的大家庭,“3位老人,两个儿子,大儿子也结婚有了孩子,孩子们也都很孝顺老人,这么多年一直没分家。”李兴凯说,虽然全家人都是靠打工种地过日子,但是,再穷再累也没让奶奶受过委屈。老人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是身体很硬朗,就是耳朵有点儿聋,眼睛有些花。邻居孙金平笑着说,孙国梅老太太是俺村的老寿星,活这么大岁数多亏了李兴凯一家的照顾,李兴凯一家孝顺老人出了名,连外村人都知道呢。(记者冬子 通讯员左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