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都市网邢台电(记者卢玉辉)在邢台煤矿工人村的花园里,每天有一位老人推着轮椅带着老伴在这里转一圈,因为时间长,很多人都和他们熟识了,一个叫高明义,今年72岁,一个叫高润书,今年64岁。高明义30年前因为脑出血不能动,老伴就一直陪伴着他从来没有过怨言,了解他们故事的人都深深的被高润书所感动。
结婚不到一年老伴突发疾病
24日下午,记者在邢台煤矿工人村见到高明义夫妇,高明义用右手使劲勾着栏杆,老伴扶着他的左胳膊,一步步地向前挪。“每天都这么走五、六趟,要不然腿上的肌肉就退化了。”两个人就这么搀扶着,每走两步就休息一会,高润书就给老伴倒上一杯水。
两个人都是石家庄井陉县人,而且还是一个村的,高明义最早在井陉煤矿工作,1966年他从井陉矿转到了邢台煤矿,一直从事井下工作,直到病情突发。“那是1982年12月,煤矿的俱乐部剪彩的那天晚上,明义突发了脑出血,直接送到了当地的医院,两个月后病情稳定,又转到了石家庄中医院,住了将近一年才出院,虽然能自己行走,但不能干活了。”高润书老人想起当初,仍然念念不忘。
“当时差一点就没了我。”高明义老人插了一句嘴,眼里的泪珠也随之落了下来,当时他和高润书结婚还不到两年,但是高润书没有任何的怨言,义无反顾的担当起照顾老伴和孩子的责任。从高明义的老人嘴里,记者得知在高润书之前高明义曾经有过一个妻子,后来不幸去世,两人结婚不到一年,高明义就突发疾病,高润书既要照顾老伴,还要照顾留下的四个孩子。
为了照顾老伴方便,高润书从井陉老家搬到了邢台煤矿,因为没有工作,在当时矿领导的关注下,成了矿上的临时工,她拿起扫帚扫起了大街。“一天挣一块钱,那时候他有劳保,但孩子们多,家里的钱仍然很紧张。”高润书说,那时候基本上就是天不亮出去扫大街,然后回来做饭,照顾老伴吃了饭再陪他出来锻炼。两年之后,为一天能多挣六分钱,高润书又去轧面条,后来还去饭店打过工。
为了生活捡菜叶度日
“这么多年矿上也一直照顾我们,后来给我安排了一份工作。”高润书告诉记者,这份工作干了没多长时间,出了意外事故,左手中指少了半截,本来还想报个工伤,但老伴的一句话打消了他的念头,老伴说因为得病已经很受矿上的照顾,不能再添麻烦了。就这样,高润书又在工人村扫起了大街。
为了能多挣点钱高润书一个人干了俩人的卫生区,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发了90块钱,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生活区卖东西的人都认识我了,因为我那时候在这卖面条,有时候卖菜的剩下的菜叶挺干净的,就捡回去吃了。”高润书说,能省一点是一点,现在那些苦日子都过去了,最小的女儿也上了大学,现在一家人很幸福。
2011年高明义在自己行走时突然摔倒,左腿被摔骨折,从那之后他就只能做着轮椅行动。“中间还发过一次病,现在稍微的有些脑梗,说话不是很利索,原来还胖,给他翻个身都很困难。”在说话的时候,高润书不停的摸着老伴的手,眼里满是爱意。
“风风雨雨三十年,磕磕绊绊苦也甜,双双进入老年期,相敬如宾落陶然。”这是高明义挂着嘴边最多的一句话。30年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伴,工人村的很多居民都跟受感动。“我太佩服这个老嫂子了,坚持三十年真不容易。”经常出来遛弯的田师傅说,每次看见他们都被他们这种不离不弃的关爱所感动。
编辑:石利平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