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都市网驻邯郸记者邢云通讯员李薇马率涛 文/图
“磨剪子嘞,戗菜刀……”那拖着悠长乡音,走街串巷的高亢吆喝,伴随着一代中国人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经典得令人无法忘怀。但随着城市化的加剧,走街串巷磨剪子戗菜刀这个传统行业,却像它的吆喝声一样渐行渐远,甚至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
然而,在河北肥乡县天台山镇西刘家寨村,却有一位89岁高龄的石运福老人,为了这个传统行业的延续传承,耄耋之年仍坚持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
9月7日晚,我们来到距县城有30里的西刘家寨村,在村支书王高峰的带领下来到了石运福老人的家里。小小的院落,陈旧的瓦房,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一辆轱辘上沾满泥巴的旧自行车停靠在院里,自行车的后架上挂放着老人的工具箱。
听我们说明来意后,石运福老人娴熟地把工具箱拎了下来,晾晒出自己的宝贝。
一条短腿的小长板凳,一头有一个用于固定工具的绳绊,凳腿上还绑着个水铁罐。凳子的另一头用一只工具箱固定,上面绑着坐垫,打开箱子,里面装一些简单的工具,手摇飞轮,粗、细磨石,戗刀,水刷等等。
89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除了稍微有些耳背之外身体很好。据石运福老人介绍,他从事这一行当已有50年了,前前后后共用坏了三条长凳,现在用的一套工具也已经有十余年了。只要天气好,一般都会出去走街串巷招揽生意,最远的时候到过永年、广平等附近县区。
从最初的5分、2毛到现在每磨一把菜刀3元、一把剪刀2元,虽然每天只有十几元、二十几元的收入,但老人乐在其中。
来看热闹的邻居递过来一把生了锈的菜刀,老人说:“戗菜刀有四道工序,一打二戗三粗磨四细磨。”他接过菜刀,呈骑马状跨坐在凳子上,先把飞轮固定在凳子的一端,手摇飞轮打磨掉刀上厚厚的铁锈;然后换上戗刀,戗刀的工具是一根尺把长的铁杆,两头有横扶手,铁杆中间镶一把优质钢的戗刀,用它将刀的两刃刮薄;再用粗砂石磨,磨的过程中不时用水刷沾上水把磨掉的铁锈冲洗掉;最后用细砂石磨。只消几分钟,刀身上的锈迹全部清除干净,一把钝菜刀就变得光亮锋利了。
当老人把磨好的菜刀交还给邻居时,脸上每一条皱纹里都是满足的笑意。
石运福老人的孙女告诉我们,爷爷年纪大了,孩子们都生怕他出什么闪失,不愿意让他外出。但老人觉得这不仅锻炼身体,也是服务群众的好事,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走街串巷吆喝下去。
老人惟一的遗憾是后继无人,“干这行毕竟挣钱不多,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有人想着把这门手艺学下去。现在十里八乡就剩我一个人干这行了,有时候几天不出去还有人上门来找。恐怕过不了几年,这门手艺就失传了。”送我们离开的时候,老人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担忧。
编辑:吴光艳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