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城网8月20日沧州电(董传辉边贵成曹杰)他的事迹曾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他本人也被评为第二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和“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
老人能下地走路了,脸色一天天红润起来,体重也在慢慢恢复……看着老人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尹升心里说不出的欣喜与踏实。
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照料,这次,尹升再次把93岁的宫树震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宫树震老人与尹升非亲非故,但已与他一起生活了11年,他也是尹升照顾的第17位老人。
8月8日,尹升参加了天津市河东区“五好楷模”的评选。“其实,这些都已是身外之物,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老人们照顾好。”尹升说。
尹升已7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参加的社会活动在逐渐减少。这次参加活动,他提前和与会方讲好只能呆两个小时。因为把老人一个人长时间留在家里,他不放心。
这就是尹升。41年来,赡养了17位孤困老人,用自己的爱与坚守给了老人们一个家、一个幸福的晚年(本刊曾报道)。尹升是青县陈嘴乡人,青年时期到天津求学、生活,现居住在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他的事迹曾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尹升也被评为第二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和“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
尹升是国内知名书画家,却把卖书画的钱大部分用在了赡养老人身上;他更堪称一位慈善家,因为这份宽大和博爱的胸怀。
死亡线上再次拉回九旬老人
每天清晨5点,尹升都会准时叫宫树震老人起床,把一杯热好的牛奶端到老人面前。“爷爷(当地人的习惯叫法,按照孩子的辈分称呼),喝奶了。”看着老人把奶喝下,尹升开始准备早饭。
宫爷爷今年93岁,身体状况还不错。“老人每天都会下楼遛遛弯,和老邻居们聊聊天,高兴着呢!”
别看老人现在身体挺好,可就在4个月前,宫树震老人几乎病危,神志都已不清楚,尹升没有放弃。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终于从死亡线上拉回老人。
宫树震是衡水市阜城人,今年清明节前夕,老人的女儿病重,宫树震回到了衡水老家。
“老人有时想家里人,我就送他回去住几天再接回来。谁知道这回,老人在老家病得这么重。”4月底,尹升去衡水准备接老人回家。一见面,尹升惊呆了。老人瘦了很多,打着点滴,神志已不太清楚,看起来极度虚弱。那一刻,尹升心痛得眼泪直流。
老人的女儿说,父亲回来不久就病了,虽然一直在治疗,但并不见起色。见老人这个样子,尹升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在征得老人家人同意后,尹升把老人接回了天津。
牛奶、面汤、鸡蛋、水饺,在尹升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的身体竟奇迹般地慢慢好了起来。
“宫爷爷身体好一点,我这心里就特别高兴。”尹升说,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有他自己的生活规律,不能打破,日常生活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除了早晨的牛奶,每天,尹升给宫爷爷做4顿饭。老人爱吃饺子,每次包饺子,尹升都先把肉过一下油。他说,这样老人吃起来容易消化;老人晚上翻身,被子掖不好容易着凉,尹升就为老人竖着盖一床被子,再横着搭一床,这样老人翻身的时候,就不会晾着了……正是在这样的精心照料下,宫爷爷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多年围着老人们转,也让尹升成了老年护理专家。
“老尹这个人心好,有啥好吃的,他自己舍不得,都留给我。”宫爷爷说。
尹升说,三年前,宫爷爷还得过一回肺气肿,当时非常严重。为了给宫爷爷治病,尹升花费很大,最后终于救活了老人。尹升说,只要老人能好好活着,就是他的福气,他就会好好照顾。
宫爷爷与尹升是怎样结缘的呢?
40年前,尹升赡养宫爷爷的本家哥哥宫金凤时,也认识了他,并开始接济他。后来,宫爷爷又见到尹升,说,老尹,我觉着你这个人挺不错的,我上你那里去行吗?尹升马上回答:行!
时间一晃,11年过去了。在尹升不到40平方米的二居室里,宫爷爷与尹升快乐地生活着,情同父子。“我争取让老人活到100岁!”尹升说。
儿子受影响也赡养了两位老人
在天津书画界,青县籍画家尹升颇有名气。他是著名国画大师梁琦的弟子,著名书画家、国学巨儒吴玉如先生的入室弟子,担任天津华夏文化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国务院办公厅特聘他为老干部书画指导老师。无法想象,这样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却把自己的大半生、大半的精力,放在了那些非亲非故的老人身上。
从1971年他赡养第一位老人赵永贵开始,尹升就与老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尹升偶遇赵永贵老人。看到老人的贫苦,尹升的心中再也放不下。家里最好的饭菜,尹升给了老人。1978年,82岁高龄的赵永贵去世,临终前,他紧拉着尹升的手说:“你的一颗心就是金子啊……”
41年来,尹升就用这颗金子般的心呵护着与他生活的17位老人。宫金凤,一位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老特工,尹升不仅把他当亲生父亲一样照顾,还经过多年寻访,找到老人的入党见证人,延续了老人中断10年的党龄。87岁的宫金凤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紧紧握着尹升的手留下一句话:“老尹,你是个好人呐!”
张玉峰与尹升生活了16年,尹升和他感情最深。张玉峰也是一位抗日地下工作者。尹升在北京街头偶遇被家人遗弃的张玉峰,带回天津家中赡养。尹升还记得这个被家人遗弃的老人刚来的那个春节,听着鞭炮声,他站在大街上边哭边喊:“没有家了。”但四五年后的一天,张玉峰老人突然像个孩子似的说了一句:“这儿就是我的家,我上哪儿找这么个好地方去!”
最多的时候,家里的小屋住着4位老人;供养老人,他靠的是卖画的收入;老人去世,他执孝子礼为老人送终……尹升不仅给了老人们晚年的温馨,也给了老人们晚年的安康。跟着尹升住的老人们大都高寿,有6位活过了90岁,大多数活到了80多岁。
为了赡养这些老人,尹老吃尽了苦头。39年前,他家里还很穷,三个儿子、父母、妻子,就他一个月47元的工资,自家饭都吃不饱,再省下来赡养老人,困难可想而知。为了能让老人和自己家人吃饱饭,他带着儿子们打草补贴家用、自己啃窝头……他曾自撰这样一副对联:“穿旧衣,吃粗饭,增福延寿;借剩余,济贫困,心地平安。”
与老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动容,而他的情操也影响着全家。老人生病,尹升忙不过来时,仨个儿子来轮流帮忙。已大学毕业的孙女说,从打记事起,家里就养着“太爷爷”。孩子们把这些老人当成家里人,让无儿无女的老人们也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如今,他的大儿子尹纲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照料了两位孤苦邻居的日常起居。尹纲说,他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受父亲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前两年,其中的一位老人去世。至今,年过七旬的老太太仍由尹纲照料。
那份剪不断的家乡情缘
虽在天津生活多年,但尹升永远割舍不断那份对家乡的情怀。在他简陋的二居室里,最显眼的摆设,就是他获选第二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和“2007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的奖杯。
其实,尹升曾获得过诸多荣誉:荣登“中国好人榜”、获“中华十大慈善人物提名奖”等,但尹升最看重的还是家乡给予的荣誉。
尹升的家乡是青县陈嘴乡蛮子营村,他说,那块朴厚土地给予幼年的他的,就是这样一种善根。影响他最大的是母亲,这位仁厚的农村妇女,自己省吃俭用,却常常接济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家。
从尹升的母亲,到尹升,再到尹纲,这种大爱在传承。尹升欣慰地说,这是一辈传一辈吧。
对家乡,尹升始终有割舍不掉的情怀。对于家乡的各种活动,他也格外看重。
尹升曾当选年度沧州“十大公益人物”,在颁奖典礼上,尹升特意把“万缘济世耀古腾今身生礼义之乡血注父老乡亲”的中堂和对联赠送给本报,还专门书写了近500字的“报家乡父老乡亲书”。
此外,尹升还把国际巨星成龙捐助给他的10万元善款同样用于了家乡的慈善事业。
在北京电视台的一档大型公益节目中,尹升与成龙结缘。当时志愿者分为两队,分别去帮助尹升与四川省“悬崖小学”的申其军老师,获胜的一组将获得10万元的“真情基金”。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帮助尹升的这组志愿者失败了。成龙将10万元钱颁发给了大山深处的老师和孩子们。
比赛失败了,成龙却被感动着。尹升这份常人难以企及的坚守与付出令人动容,成龙作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决定:给尹升同样资助10万元钱。尹升则把自己的书画作品通过志愿者送给了成龙。爱心为桥,尹升老人与成龙就这样结了缘。
而尹升同样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把这10万元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当年,尹升为家乡陈嘴乡考入重点大学的每位高考生和所有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救助金。另外,他还会拿出一部分钱,为沧县儒林藻村评选的好儿媳颁奖。其余的资金,尹升用于家乡敬老院的建设。
尹升说,他始终铭记吴玉如先生的教诲:一个读书人,不仅要有学问,更要做世人的道德楷模。“如果我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影响,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回家孝顺好自己父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