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城网8月13日讯(张利峰 赵凤山 赵晓慧)“我是她娘,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养活她。”河北广平县北寺郎固村80岁老人李秀芬毅然义无反顾地说,和41年前一样坚定。李秀芬的小女儿闫巧凤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先天的残疾带给她无尽的伤痛,但她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给予了她多过常人十倍、百倍、乃至千倍万倍的母爱。
小女儿降世 噩梦的开始
1971年,闫巧凤呱呱坠地,高兴之余,细心的李秀芬发现女儿双手的异样——总是在剧烈地颤抖,还不停地嗷嗷大哭。“当时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她一个劲儿地抽搐,哭个不停,吃奶,拿玩具,怎么都不行。”
从此,李秀芬成了医院的常客。抱着女儿闫巧凤,她跑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但女儿的病不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万般无奈之下,李秀芬决定和丈夫带着孩子到北京医院检查。小巧凤最终被确诊为“Von der Hoeve综合症”(又名脆骨病、成骨不全综合症),李秀芬不知道“成骨不全综合症”是怎样的病,但从医生的话语中她明白了,女儿巧凤这一辈子都要待在床上靠别人来伺候日常起居。
艰难的抉择 依然不离弃
“要我说,这孩子恐怕是不行了。”“还是送人吧。”……左邻右舍,亲戚好友,讨论着巧凤的病情。“我是她娘,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养活她。”李秀芬斩钉截铁地说了这一句,朴实而又异常坚定。
虽然家庭不富裕,但为女儿治病的信念,李秀芬从未放弃。为了给女儿看病,她曾背着女儿跑邯郸去石家庄求医问药。不论什么偏方秘方,只要听说能治女儿的病,不管费多大周折,她都要去试一试。期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早已说不清楚。
高昂的医药费,给这个普通农民家庭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给孩子看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已是家徒四壁,债台高筑。
1991年,李秀芬决定独自一人承担照看三个孩子和耕种庄稼的“工作”,以便能让丈夫外出打工挣钱,为女儿治病。从此,李秀芬既当爹又当妈,边干农活,边照顾家。起早贪黑,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更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2005年的一天,李秀芬突然摔倒,中风了。从此无法正常行走,只能借助一根棍子支撑着身体,一步步向前挪动。祸不单行,2009年老伴闫社章的去世又给她带来致命的一击。照顾小女儿的重担一下子重重地落在了李秀芬这个“三条腿”的人身上。
与女儿相伴 艰难地前行
成年后的巧凤只有70厘米,就像一个婴儿,整天都要坐在椅子或炕上,穿衣洗澡等日常行为都要靠母亲帮助。为了照顾好女儿,李秀芬每天都要起很早,做好饭菜后,将女儿从炕上抱起来,陪着女儿吃早饭。天晴时,就将女儿抱到门口晒太阳;阴雨时,就将女儿抱到手推车上。然后,再一个人赶到田地里干农活。因为担心女儿出意外,一个上午要回家看两次,期间还得帮助女儿上厕所。有一次,李秀芬高血压发作被邻居送进医院,大夫劝她住院治疗。当老人含泪告诉医生家里有一个与她相依为命的瘫痪女儿时,在场的医生无不潸然泪下。护士含泪拔下了她的针头,目送这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蹒跚离去……
在李秀芬眼里,这些都是平常事。“女儿一刻也离不开我,我就是她的全部。无论如何,我得为她活着。”老人深情地说。41年过去了,老人从不在女儿面前唉声叹气,更不会掉一滴眼泪。
“41年了,俺娘就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为了我成天受累。要不是俺娘我不知道早死了多少年了。”看着母亲里外地操劳,慢慢苍老,闫巧凤却无能为力,心里都很难受。
闫巧凤说:“我们每天只吃两顿饭,到冬天,有时就只吃一顿饭,一天少吃一顿饭,就少上一次厕所,就少上下炕一次,就能让年迈的母亲少操劳一次,我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孝敬母亲了。”
41年来,闫巧凤没有挨过饿受过冻,只是,李秀芬的白发日渐增多,日益苍老。
女儿的归宿 母亲的牵挂
如今的李秀芬已经80岁的高龄了,身体也逐渐衰弱,偏瘫后遗症、高血压常年折磨着她。 “我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巧凤走在我前边还好,要是我先走了,谁照顾她呀!”谈及女儿的将来,老人的声音开始哽咽。
现在,李秀芬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能自己照顾自己。为了女儿将来能够自我生存,李秀芬尝试着让其学习一些技能。但这些对巧凤的身体状况而言谈何容易!可李秀芬是下定了决心,不管巧凤受多大的罪,也要让她掌握一门技艺。 “母亲是我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有过悲伤和辞世念头,怨恨过上天的不公平,但每每想到母亲的艰辛,巧凤就打掉了消极念头,她告诉自己说一定要减轻母亲的担忧。
就这样,在母亲李秀芬的帮助下,巧凤开始学习绣十字绣。每次拿起针线,被病情折磨的弯曲的手指都是那么地吃力,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扎破了手指,即使这样巧凤也没有放弃……
随着时间的流逝,巧凤慢慢掌握了技巧,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作品”。
虽然一副十字绣作品,卖不了多少钱,但巧凤迈出了人生的一步,靠自己的劳动有了收入。看到这些,李秀芬的担忧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爱心的力量 坚强的后盾
“多亏妇联、残联和乡亲们,这几年来,俺们全家才能支撑下去。”老人抹着眼泪说道。这两年,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照顾女儿也越来越力不从心。政府和乡亲们向她及时伸出了援手,乡亲们常常帮她打理庄稼,帮她照顾女儿。
如今的李秀芬,已从二十七八岁的少妇变成80岁老人,女儿也由小姑娘变成了41岁的中年女子。
80岁,本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可李秀芬老人仍在起早贪黑地重复着41年前就开始的,也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要是没有李大妈,巧凤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现在。前些年老人家还能照顾她,这几年岁数大了,很多时候都需要邻居帮忙才能将巧凤抱上炕,真不知道李大妈要是哪一天不在了巧凤该咋办?”经常帮助李秀芬照顾女儿的邻居闫书广说。
41年的风雨,41年的坚持,41年不减的血浓于水的亲情,见证了李秀芬老人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更彰显了母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