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都市网驻张家口记者张岩 实习生高杨袁亚朋
今年已经79岁的高玉琼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是,高玉琼的事迹并不普通,20多年来,她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无私的资助过200多位贫困学生上学,同时,高大娘还是拥军模范,20年来亲手缝制了300多双鞋垫,送给了驻扎在附近的解放军战士,曾经连续七届被评为万全县优秀政协委员。
如今已经年近80的老人依然热心满怀,在自己居住的区域内经常到各家各户登门询问,有无需要她帮助的地方,若有的话,她都会竭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或者反应到街道办事处、县妇联、县民政部门,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成了万全有名的热心肠大妈。
一床获奖证书见证老人20年爱心
7月11日下午,记者赶到万全县,在宣传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高玉琼老人所住的地方,记者在去老人家的路上发现,道路西侧都是高楼,而老人居住的东侧却是一排平房,我们拐进小胡同,远远就看见高玉琼老人在门口迎接着:老人上身穿着一件碎花衬衫,看起来很旧,很朴素,老人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是:“看我又给你们添麻烦了,大老远的来这儿你们辛苦了啊”。
高玉琼老人把我们引进她的院子里,记者发现,大约30平米不到小院内种满了蔬菜,走进屋内,老人热情的让我们坐下。
高玉琼老人告诉记者:“她今年79岁了,现在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身体大不如以前可以跑动跑西忙活了,但是,共产党关心我,我不会忘记党的恩育,我要回报党”。
记者在采访高玉琼老人时注意到老人的家中并不富裕,屋内只有几张陈旧的桌子,一张的大床,桌子上只摆放着老人曾经助人为乐获得过的奖章。
老人拿出柜子里的一个大红包袱,开始记者还很诧异,接着高玉琼老人便把大红包袱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倒在了这张大床上,一本本红色的获奖证书出现在记者眼前,记者帮忙把这些获奖证书在床上摆放整齐,这些获奖证书居然铺满了一整床,高玉琼老人按时间的顺序给我们讲述着她在哪一年获得证书,以及那年光辉的助人为乐事迹。
记者了解到,1996年的“希望工程爱心奖”和1998年的“春蕾计划”活动中被评为“助学”先进个人奖,对她来说印象很深刻。八十年代,孔家庄镇里刚刚建起幼儿园,由于当时条件差,幼儿园里连烧水用的房子都没有,孩子们连喝水都成了难题。当时高玉琼老人听说后,得知幼儿园因缺少木材而迟迟没有建成水房,老人便拿出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积蓄,想办法给孩子们建成水房,高玉琼老人跑了好几个单位请求帮助,终于,县城建局想办法给她找来了60根椽子,解决了木料的问题,县幼儿园的水房建起来了,也解决了近百名孩子的喝水难的问题。
高玉琼老人说:“我不是为了这些荣誉证书才去做的好事,我是为了这些孩子们,孩子是国家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我们都应该去关心帮助他们,不为别的,只为了回报社会,回报共产党!”。
孔家庄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说:“高玉琼老人,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期间,都要拿出二百元左右向县幼儿园、镇幼儿园和周围乡村学校捐助物品,一捐就是20多年,她共为孩子们捐赠儿童三轮车2辆、玩具20多件、图书1000余册,学习用品300多件。
20多年来,高玉琼老人共资助过200多名学生,很多学生的姓名老人都不记得了,谈起资助过的学生,老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站石沟村有一个姓李的学生:他的妈妈是精神病患者,家中很贫困,高大妈从孩子老师那里知道此事后,便开始资助,从小学四年级一直资助到小学毕业。
一摞鞋垫为解放军送去老百姓的关怀
据万全县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在1985年的一天,县里收到了一封来自驻军部队的感谢信,信上感谢地方上的一位50多岁姓高的大娘,时常到部队为他们缝洗衣服。而这正是高玉琼,她,独自一人,带着干粮,在部队缝缝、洗洗,一干就是整整一天。当战士们问到她的情况,她只说自己是万全县孔家庄人,就住在这个县城,具体姓名和地址并没有留下。
说起拥军模范的事,老人动情的说:“解放军是人民最亲的人,有他们才有我们国家,才有我们的现在,我是在向他们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在我晚年能为解放军战士们做些零碎的小事,尽我一份爱心,是应该的。”
当提起1998年1月10日的那次张北地震时,高玉琼老人的眼睛红了,老人说:“她第一个主动去捐款50元。1998年的那次张北地震——尚义6.2级的地震致使40多人死亡,很多人无家可归。并且全国各地都在关心支持灾区,自己必须站出来,为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高玉琼老人还曾是万全县国土资源县行风特邀监督员、而且曾在2003年成为居委会的片长,说起这些,老人擦了一下眼睛,笑了笑说:“是县政府对我的信任,我也一直竭尽自己的力量为政府,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会把工作做好!”
据万全县孔家庄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高玉琼老人,自1985年至今,共缝制鞋垫300多双。而且连续七届被评为万全县优秀政协委员。”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家里穷,不知道送给战士什么,所以就亲手一针一线的缝制鞋垫,来表达对战士的关怀,没想到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缝制了多少鞋垫”。
一个信念是老人一生助人为乐的动力
采访中,高玉琼老人告诉记者:“她是南宁人,后来与老伴一同来到了张家口市万全县孔家庄街道。老伴儿曾是个军人,在战争中曾被炮弹打中,身上还留着弹片,后来离休在家,却因晚年得了脑血栓、小脑萎缩等的疾病,十七年都在病床上,不仅没有劳动力,还得常年需要人照顾”。
14年前,高大妈的老伴走了,她的生活更加艰苦了,每个月只有国家发放的几百元的抚恤金,但是,高玉琼老人仍然省吃俭用,将爱心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生活上,老人说:“不用怎么买菜,炒菜时直接到院子里去摘就行了”。
高玉琼老人有四个孩子,对于老人的做法,孩子们都非常支持。同时,老人还告诉记者:“县里非常照顾她,根据实际情况为她办理了低保,居委会还时常给她送些米面和油,她都省吃俭用,内心永远不忘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用自己的一份力再帮助更贫困的人。”高玉琼老人对党的信念忠贞不二,这是支持老人一生助人为乐的信念。
高玉琼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开之后,有人把她称作新时代的活雷锋,面对这样的赞誉,老人说:“我只是大海一滴水,我做的这点工作不算什么,实在太普通了。我是在党和人民的教育下、帮助下做这些事,我是吃党和国家的饭,就得为党和国家做些事。”
有人说,高玉琼做的这些事太普通了,捐些东西,很多人都能做到,有的企业老板、各个单位捐的要比她多的多。可高玉琼做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能坚持20多年做好事,献爱心,确实难能可贵。直到现在,她家里的电器,除了有一台的旧电视外,就剩下一台八十年代的收音机了。可是,并不富裕的高玉琼,依然在每年都帮助他人,将晚年的余力全部奉献于社会。
编辑:石利平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