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县梁集乡64岁的李连珍,自小喜爱剪纸艺术并自学成才,研究揣摩剪纸艺术50多年,剪出作品上万件,件件有故事,个个有内涵。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她,听一听她和剪纸的故事。
从小与剪纸结缘
“俺娘说,剪纸还用学啊,不一看就会啊!就这样,她坐在炕头上剪,俺就在旁边看。”李连珍回忆,母亲剪得一手漂亮的剪纸,耳濡目染中,她从小也深深地爱上了剪纸,每次“看”完,就拿起小剪刀比比划划。
长大些,她开始自己摸索,吃饭时、睡觉前,甚至上课间,她满脑子里都是剪纸,有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尽管她已很“用功”了,可看着容易做着难,“一开始,剪子根本不听使唤,特别是挑窟窿的时候,有时扎到了手,有时剪着了指头……”
但困难没有使执著的李连珍退缩。凭着对剪纸的痴迷和自己特有的天赋,在经受了短暂的挫折之后,她很快就能够剪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是上二年级时。一天放学回家,看见俺娘在剪纸,满地是剩下的红纸,我拾起来一片,想剪个小蝴蝶。那时正好是春天,看着蝴蝶飞呀飞的特别漂亮,心里想着,就动手开始剪。可一连剪了好几个,不是翅膀短了,就是须儿断了,要不就是脑袋不好看……一看见俺娘剪的那个,那么好看,我就暗下决心,决不能灰心。于是继续剪,又剪坏了四五张纸,一看,最后一个终于成功了,动感十足,还很漂亮。当时心里特别高兴,好像捡着钱似的,一下跳了起来——哎呀,俺也会了!娘不教俺,俺个人就会了。”
那次之后,她一发不可收,每当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找几张娘剪完的剩纸,自己偷着剪。“那时,常给小伙伴们剪个小红点,她们贴到眼眉上,觉得可美了。后来就给他们剪小孩,剪小鸟……可高兴了,小伙伴们都围着我转。”
剪纸让生活多姿多彩
剪纸,让李连珍的业余生活变得快乐而充实。可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繁忙,她只能忍痛割爱。
退休后,看见院里的杨老太太在剪纸,她心里一动,手一下又“痒”起来。从此,她又全身心投入到剪纸中,全然听不见外面世界的喧嚣,而且越剪越投入,越剪越开心。7年来,已有数千件作品问世,每一件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一些还很有教育和纪念意义。
2008年4月,她和一帮同学去了新马泰和港澳旅游,回来后,同学们有剪辑录像的,有写诗的,还有写日记的,她灵机一动:自己爱好剪纸,何不借剪纸表达自己的心情呢?可是,从哪儿下手呢?她开始构思……
过去经济条件不好,出国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个遥远的梦,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终于圆了这个梦,而世界也是圆的……她先在纸中间剪了一个地球。再想想:一共去了五个地方……于是又利落地剪出五个地点。思路打开了,五个福娃随之脱颖而出,每人手里抱着一个苹果,寓意他们平平安安回来了。随后,她又别出心裁,剪出朵朵祥云,表达了坐飞机“腾云驾雾”游世界的美丽畅想。
她说,在所有作品中,她特别喜欢这一件,因为有着特殊的寓意,蕴含着她儿时的梦想和现实的感受。
希望尽快找到接班人
李连珍是个特别热心的人,逢年过节,总会剪一些喜庆温馨、应时应景的作品,毫无保留地送给亲友和左邻右舍,图个吉祥平安。人们对她及其作品赞赏有加:“逢年过节,总送我们些剪纸,马年送马,龙年送龙,年年送,贴在窗户上,添了种欢乐的气氛。”面对人们的赞美,她总是淡淡一笑:“年纪大了,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就是最大安慰。”
如今,剪纸已然成为李连珍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在醉心于剪纸的同时,她发现,身边喜欢剪纸又有耐心学下去的年轻人竟寥寥无几,这让她很是苦恼。她说,有了剪纸,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感觉有了意义。她希望能尽快找到接班人,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
王永春
(责任编辑: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