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见习记者 李雪杰 鲁千国 刘飞
在祥和里小区,有这样一位老人,自从老伴去世后,她孤身一人过生活,每天靠拾荒度日。她叫赵淑荣,今年77岁了。赵淑荣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就是靠着这些好人活着,不然早就没命了”,她口中所说的好人,就是住在祥和里小区的邻居们。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老太太,你先别走,一会儿饺子熟了我找不着你。”每次老太太捡瓶子路过邻居门口时,好心的邻居们就都会叫她留下吃饭。赵淑荣说:“他们不嫌我埋汰,叫我吃饭,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除了邻居们,附近水果店、糕点店的老板,每次看见她就叫到店里,给她拿吃的。“108楼的那个老干部拿医保卡给我买药,对门的陈丽萍每回去超市都给我买吃的。”说这些的时候,老人声音有些哽咽。
“亲生女儿也不过这样”
赵淑荣嘴里总念叨着一个名字,叫丽莉。她只是老人的一个邻居,但却像女儿一样照顾她。丽莉是哈尔滨人,透着一股东北人的豪爽,她叫赵淑荣“老妈”。她说,“我们做的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姥姥07年去世了,我就想这个老人家这么可怜,不能不管她,老太太这么多年自己一个人生活,总是不说话,自己一个人在小区里转悠,有一次我后半夜回来见她还在捡垃圾。”
老人身体一直不好,因为年轻时候受寒,双腿得了骨质增生和风湿,闷热的夏天还穿着毛裤,而且只能架着双拐走路。丽莉看她行动不便,特地从深圳带回一位老大夫,为她做针灸治疗,给她买药,陪着她看病。经过一个月的细心治疗,老人的腿终于可以走路了。
“第一次见丽莉时,她端来一碗饺子到我这。那时小区里给我停水停煤气,夏天了我也没地方洗澡,丽莉和邻居们就给我烧了热水,就在楼下的花墙那里,给我洗头泡脚擦身体,心地真是善良。”老人说起丽莉对她的照顾,一下子就哭了出来,“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连衣服鞋袜都给我买好送过来。”
“丽莉怕我自己一个人出事,还给我买了手机,可是我不会用,还把手机拆坏了。”老人笑着说,“没办法,丽莉出差在外的时候就常常打电话给邻居们,让大家伙照看我,看我有没有在外面转。”
老人家里堆满了她捡回来的衣服,瓶子等,只容下一个人走路和睡觉的空间。去年小区改造暖气的时候,老人家的暖气管被杂物盖着,没办法弄,后来丽莉回来和邻居们一起把老人家里的垃圾清理出来,忙活一整天终于把垃圾清理好了。
丽莉回来的时候,经常会买些东西去感谢好心的邻居。老人说,“谁对我好,丽莉就对谁好,就买东西去谢人家。她对我好到这种程度,亲生女儿也不过这样。”
多亏好邻居才没真“死”过去
老人经常在路边晕倒,用她的话说总是“死”过去,每次都是街坊邻居看到扶她起来。老太太指着面前的单元楼说“这个开小店的,还有那个楼里的老太太,他们都扶过我,都是我的恩人,不然我早就没命了。”老太太回忆说,“有一次我到医院去看病,看完病出来的时候在医院外边晕倒了,是路边摆摊的一个好心的女同志扶我起来的,还给出租司机一百块钱让他送我回家。”
老人没有儿女,但是很喜欢孩子,她经常在小区门口的小游乐场待一会儿,看到小孩子想玩儿摇摇椅,她就拿自己准备好的钢镚给他们,让他们玩的高兴点。“大人们都对我很好,我让他们的小孩玩得开心,自己心里也安慰。”老人说,“我从小没妈,捡铅笔头儿念了六年书,没有人对我这么好,我很感激邻居们的好心,但是我也不想太麻烦别人。”
结语:中国有句老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人说,一个社会对老人的态度,反映着它的文明程度。善待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而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更加需要人们的善待。
编辑:张辉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