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见习记者赵维阁 王晓凤/文 师源/图
“三百六十行,不如敲锣卖大糖”,这是记者采访一位老人挂在嘴边的话。这位“吹糖人”老人名叫杨振海,老家是在山东德州,今年已经64岁,他穿梭在唐山各个热闹、繁华的地方吹糖人、卖糖人,所到之处总吸引路人纷纷驻脚观看这位老人精湛手艺。卖糖人这门手艺,不仅让他将三个女儿养育成人,而且让自己找了喜爱的职业。虽然他进入了花甲之年,但是杨振海仍然乐此不疲,没有放弃他的吹糖人事业。6月3日,夜色正浓,记者采访了杨振海老人。辛苦了一天的老人,晚上仍然兴趣十足地和记者分享了他“吹糖人”的甜蜜人生。
生活所迫弃医从艺
见到老人时,红润的面颊、爽朗的笑声让人感到他身上散发着年轻气息,且身体十分健硕。提起这门手艺,老人兴奋地向记者提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我1963年当兵,还在新乡接过兵。当兵时,从甘肃还转到四川,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当时我做的是军医。”老人说,“退伍以后,家里有三个孩子,由于孩子比较多,生计也出了问题。战友看到家里情况比较困难,就让我随着他爸爸学起了吹糖人。战友说,这是个手艺活,能让我养起这一大家子。”杨振海老人,抱着尝试的态度开始了他吹糖人的人生。“最初只想靠这个手艺养活全家,但是渐渐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这一干就是四十年。四十年里,这份工作不仅让我生活无忧,也带给我了无限的快乐。”老人说起他的职业,眼睛就闪烁出光彩。记者问道:“医生这个职业很受尊重,您不觉得放弃经营了五、六年的职业,有些可惜么?”杨振海老人微笑道:“做医生不是为赚钱的,在那个年代做大夫养家糊口是成问题的,迫于生计我选择也这个职业。然而也因此与这份职业结缘。而且,吹糖人工作比较自由,也比较符合我追求自由自在、不羁的性格。”
“学了这个手艺之后,我就思考怎么去做得更好。其实,吹糖人不像一般人想象的,只有冬天才能卖,它一年四季都可以做,关键在于糖料的运用,那么之后吹出形状各样的糖人就要看手艺了。”说到这儿,老人颇有些自豪:“我会吹的糖人种类不下几十种,拿最擅长的来说,有十二属相、葫芦、仙鹤、长颈鹿等。我觉得只有用心想了,用心吹了,别人才愿意买你的东西。如果赶上各种庙会、集市,吹上一些好看的糖人,我能卖出很高的价钱。但是,挣钱是其次的,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被大家喜欢才是最高兴的事情。”说起如何吹糖人,老人又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绝活:“对于吹糖人,我不仅可以正面吹,还可以倒背手吹,甚至闭着眼睛也能吹。”
二十年热血挥洒唐山
从老家山东德州到天津芦台,再到河北唐山,杨振海老人的脚步一直没有停过。“我从家乡外出后,在天津吹糖人有二十年,然后来到了唐山。在这里吹糖人也已经二十年了。”老人告诉记者:“唐山人特别热情,这里也很富足、市场很好,所以我想在这儿一直干下去,不再辗转其他地方了。”
由于经常要到不同的地方,因此老人在唐山租住了一个十几平的房子,每日结算,方便随时到各个县里。“在唐山,我每天早上7点多就出门了,晚上8点回来,中午时就在外面吃一口。目前自己收入还可以,一个月自己能挣四、五千左右。我自己也比较满意”杨振海老人说。虽然说现在孩子们的玩具多了,不像以前那么单一了。但这个传统的老手艺,还是能引来各个年龄段人的追捧。在交谈中,老人在唐山的经历还是让我们深感佩服。老人告诉记者:“在唐山的二十年里,我走遍了唐山的各县市地区的大街小巷。特别是在丰南运河唐人街、滦县滦州古城、唐山南湖公园,每逢节假日或者大型文艺活动等,我都会参与其中。”四十年的沉淀,二十年的热血挥洒在唐山这片土地上,他精湛的手艺,博得了唐山人的喜爱,更因为他的手艺,丰富了唐山人的精神生活。
当记者问道老人为何不在家享受晚年幸福生活时,他说:“吹糖人就是我的幸福生活,在外面忙活习惯了,在家里呆着总是不自在。这些年挣了些钱,家里盖起了新房,生活不错。如今,孩子们也都立业了,可以养活我们了,但我觉得还是待不住,喜欢在热闹的地方吹糖人,为别人和自己带来快乐。”“我一般两三个月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也就短短三、五天,如果赶上农活则会时间长点,随后便匆匆踏上征程。”老人告诉记者。
收徒6人事业后继有人
杨振海老人一共有三个女儿,二女儿和三女儿都跟着他学起了这门手艺,做起了糖人生意。小女儿捏得一手好面人,女婿则画得一手好糖画。从活灵活现的喜鹊闹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到现代孩童喜欢的奥特曼、机器猫、喜羊羊,捏面人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变幻着它的形式。全家人的手艺,无论是吹、捏还是画,都离不开“糖”这个原料,这个生意也给全家带来了富足的生活。
除了自己的两个女儿,15年前杨振海老人还带过6个徒弟,也正是他们引路老人来到唐山。如今,他的徒弟都已经熟练掌握技术,并且在各个地方做起了吹糖人生意,依靠一技之长走南闯北。老人和徒弟们的关系特别好,他告诉记者:“徒弟们每次过节都会跟我通电话,过年时给我拜年,年年不变。所以,通过这门手艺也收很了很多好徒弟,一方面使得这门手艺能够更好地传递下去,另一方面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
杨振海老人给记者讲,他愿意在能“做得动”的时候,多做一些糖人。因为自己的闲不住,给人们带来了这个古老手艺活的乐趣,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吹糖人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今已经不多了,而且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让更多的人知晓中国的这一门古老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