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老人走出垃圾山 甘当义务清洁员
        正文浏览次数:181
  2014/12/13 11:07:5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本报记者 范永吉

 

    新铺的水泥路平整干净,甚至见不到一点垃圾,这是日前记者走入大曹庄管理区北镇村的第一印象。村里的一片空地上新起了一座平房,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一位老人——赵锁住,他精神矍铄,笑容满面。他是北镇村的义务清洁员,但1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座垃圾山,他则像野人一般住在其中。

 

    42年,堆起三米垃圾山

 

    赵锁住,71岁,早年精神受过刺激,常年疯疯颠颠,蓬头垢面,是村民眼中的“疯锁柱”。42年来,他以捡垃圾为生。四处捡拾的垃圾堆放在院内,久而久之形成一座3米高的垃圾山,不仅覆盖了400多平米的院子,还堵塞了周围的道路。每到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四邻叫苦不迭。

 

    42年间,他一直藏身在垃圾山中,不洗脸,不洗衣,与人相隔,与狗为伴。赵翠平是赵锁住的女儿,她和亲戚多次想帮老人改变习惯,都没能成功。她曾给老人盖房子,不知为何,马上要封顶的时候,老人就是不让盖了。村里也多次想清理掉垃圾山,但老人坚决不同意,而且清理垃圾的费用实在太大,村里负担不起,所以垃圾山一直在增加,四周群众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忘“山”兴叹。

 

    村主任周中锋告诉记者:“赵锁住的院子原本是个两丈深的坑,硬是被他用垃圾填平了。有时一刮风,垃圾乱飞,邻居根本不敢在外面晾衣服。今年城乡卫生整治,这座垃圾山不除,我们村的工作是没法开展的。”

 

    乡、村两级干部和驻村工作组一起和老人的家属开了一场座谈会,共同出谋划策,开始了移除垃圾山,改变赵锁住老人的生活状况。

 

    30天,垃圾山移新房起

 

    起初人们与老人的交流很困难,他卷缩在自己的“家”里不出来。老人少言寡语,乡、村干部就每天轮流和他说话给他送饭,找来老人多年的至交好友跟他沟通。几天过去,老人终于被大家的热情感染,开始接受大家的好意。通过深入了解发现,老人文化程度不低,写得一手好字,自己会配中草药治病,虽说疯疯癫癫,但从未做过坏事。

 

    周中锋回忆说:“他肯出来了,我们就带着他去洗了澡,剪了头发。洗发水和肥皂不记得用了多少,只记得澡堂的大池子都成黑色的了。这是他42年来头一次洗澡。”

 

    一天傍晚,老人在好友、家人和干部的陪同下,坐上了一辆开往县城的车。接下来的两天,他游览了公园,逛了县城,住上了宾馆,真真实实感受了一次正常人的生活。在舒适的宾馆里,他说:“干干净净的,真好。”

 

    铲车挖,货车运,上移3米,下挖一丈,5天的时间垃圾山彻底消失了,老人的院子被填平硬化。院子的东北角,盖起了2间房子,以供老人安度晚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老人有了自己的新生活。据了解,老人已经享受上了农村“五保”和独生子女待遇。为报答政府和乡邻多年来对他的照顾,老人自愿请命,当上了村里的义务清洁员。

 

    每一日,为村义务搞卫生

 

    如今,平整的院子里停着一辆崭新的三轮车,车上插着两支小红旗。每天,赵锁住老人都要带上小红帽,踏上三轮车,在村子里转悠几圈,见到垃圾就捡起来。不同的是,垃圾不再被他带回家,而是被扔到村里的垃圾池中。

 

    赵老进是老人的老邻居,这天他路过老人的新居,他说:“以前经过,都要绕着走,看现在多好。从前疯疯癫癫的人都能为村里保持卫生,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呢。尤其村里的年轻人,很受他的感染。”

 

    老人边带记者参观他的新家,边乐呵呵地说:“有家,有厨房,挺好的。”老人的卧室干净敞亮,记者在墙上看到两行他亲手写的毛笔字:难在坚持,贵在持续。

 

    记者得知,几个月后,老人的院子将改建成村里的“幸福广场”,他希望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在这健身、活动。用他的话说就是:“臭了大家几十年,这也算是报恩吧”。老人的女儿虽没有上过学,但她酷爱舞蹈和音乐,自学了很多乐器,每晚带领大家学习舞蹈,这次村里任命她为文艺带头人,为她配备了部分乐器和音响。就在这个广场上,即将掀开他们父女人生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78岁老人挥毫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
  • 2016/7/21 13:16:09
  • 老人心中的好儿子
  • 2016/7/21 12:55:56
  • 秦皇岛海港区东方明珠城第二社区免费为老人发放黄手环
  • 2016/7/18 12:46:35
  • 承德平泉县为经济困难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 2016/7/18 12:43:19
  • 民政部: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逾16%
  • 2016/7/18 12:34:4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