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卢英红的爱心无限网12载资助贫困老幼7000余人
        正文浏览次数:93
  2014/12/13 11:00:3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本报记者曾建中

 

  核心提示

 

  12年前,石家庄市无极县人卢英红走进平山县一个山村,面对那里的贫困境况,他难抵内心助人之念,由此催生了一个“爱心无限网”,在爱心人士和贫困孩子老人之间搭起了“桥梁”,迄今已资助了6610名贫困孩子、1076名孤寡老人。一路走来,有质疑,有放弃,有欣喜,有坚持,而磕碰下来,已40岁的卢英红不曾也不想给接下去的爱心资助之路定个时间表,他说自己没有宏伟的目标,只是想“多帮助一个人,快乐自己”。

 

  贫困山区之行催生“爱心网”

 

  三个土豆、两个馒头、一盘豆角,一碟萝卜干,这就是平山县某村一个小女孩一家五口人的午餐,其中馒头是老人和小孩的。而同村另一户七旬的老奶奶竟然没有吃过大米,不知大米是什么滋味……这些都发生在2000年,而时年28岁的卢英红再也难以抑制住泪水,“我当时很震惊,竟然真的这么穷!”

 

  卢英红当时是跟随一个慈善组织前去山区的,“我看到有些小孩吃不上饭、上学交学费困难的报道,就想着亲自去看看,帮帮他们。”而这一看,就此缘定,难以挪移,直至现在已将近12年。“我也不富裕,但一直想着为他们做点什么。”卢英红说,他当时正脱产就读于河北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于是琢磨着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建立一个爱心网站,“将社会上的爱心汇聚起来,一起来帮助那些孩子和老人。”

 

  卢英红立马行动起来,但由于当时手头窘迫,只好先租用了一家公司的服务器,创办了“爱心无限网”,寓意“生命有限,爱心无限”。“当时用的是二级域名,登录时总有一些问题。”因担心网友的爱心受到登录困难的“打击”,在2002年,他又拿出仅有的积蓄一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服务器,并申请了国际域名,由此一来,访问网站的效率和点击率得以提高,网友的资助也多了起来。

 

  爱心队伍由一人到千余人

 

  网站创办之初,卢英红有时候一人,有时候拉上几位同学,一路颠簸乃至步行,去山村里寻找需要资助的孩子,并调查核实他们的资料,核查通过后,其相应的信息就会在“爱心无限网”上公布出来,以供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资助。

 

  卢英红2004年进入无极县中医院工作,现为医院的办公室主任。而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其他额外收入,去山区考察的费用都是从自己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里“抠”出来的。而每到周六、周日,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方的山间地头,他的身影就持续地漫没其中。

 

  渐渐地,卢英红身旁的同行者不断增多,他们都是”爱心无限网”的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现在有1200多人,其中经常性参加活动的有200多人,主要来自北京、石家庄和天津,我们称之为‘常务’志愿者。”卢英红笑道。而在这些人当中,年龄最高者90多岁,最低者12岁。

 

  后来,随着网站声誉的扩大,当地的志愿者或一些部门会提供一些需要资助的孩子名单,卢英红等人就会抽空前去进行核实,而后将符合情况的孩子公布在网上。

 

  早上5时出发,次日零时回到家,这是卢英红去山区资助孩子的一般日程,“有时候去更偏远的地方,早上3点钟就出发了。”

 

  有一次去灵寿山区资助孩子和老人,返程时天已黑。颠簸的山路、疲困的神志让他们睡意蒙眬,突然一阵“亢当当”的声音,而后就感觉车子斜陷着向路边撞去,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车胎爆了,车轱辘还在,换个轮胎继续走。”回忆起当时的惊险,卢英红现在已然一脸平静。那一天,他和志愿者行程400余公里,资助了孩子和老人共18名,回到家时已是次日零时。而这样的早出晚归,对他来说,已是经常的事。

 

  资助老人儿童7000余名

 

  涓涓细流亦成河。全国各地爱心人士已为“爱心无限网”上的贫困孩子捐助了几十万元。江苏的网友王芳先后捐献衣物上千件;天津的网友刘皖华连续资助了三个孩子;广东省虎门镇有一公司的职员,600元、500元、1500元……不定期地汇入“爱心无限”的账户,坚持了三四年,可直到现在,卢英红还是不知道这位爱心网友的名字。

 

  而忆起当时收到第一份网友的爱心资助时,卢英红仍是一脸的喜悦,“就是你获得了别人的肯定,又可以帮助其他人的那种感觉,你能不高兴吗!”

 

  卢英红对贫困孩子的资助额定为:每学期,小学生200元,初中生400元,高中生800元;而大学生一次性资助1000元。贫困小孩可以享受从小学到大学的不间断的资助。而对于孤寡老人一般是送上大米、面、油、衣服等,对特困的老人,还会进行现金资助。

 

  有一名贫困小孩自小就被父母抛弃,长期跟着83岁的奶奶生活,而她的两个叔叔还患有脑障,年过八旬的奶奶基本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小孩很懂事,学习成绩优秀,我们资助了她7年,去年她考入了石家庄的一所大学。”卢英红的言语里有一种欣慰感。“现在已经资助了6610名孩子,1076名孤寡老人。”周末白天进行资助活动,平时的晚上管理网站,对每一个受助人、每一笔捐助资金、每一批衣物都进行妥善的安排,卢英红由此对各项数字了然于心,能将资助人数精确到个位数。

 

  财务透明不惧质疑

 

  现在卢英红的募捐账户每年能收到10来万元的捐款,还有各种衣物从各地陆续寄来。而这其中的每一分钱和衣物都用在了贫困孩子和孤寡老人身上。

 

  五年前,也曾有人对卢英红及其网站提出过质疑:“那么多钱是怎么花的?是不是打着爱心的幌子骗钱呢?”

 

  对此,卢英红用行动给出了回答。

 

  每次去山区资助孩子时,卢英红和志愿者们都是实行费用AA制。有时候跨地区进行资助,如果其间在一些农家吃住了,他们一定会留下相应的费用给那些农家,以作补偿,“如果对方不收,我们会把钱留给学校的人员,让他们转交,(对住吃支付费用)已经是一种习惯了。”

 

  目前“爱心无限网”的资助一般是结对子资助,即卢英红充当一个“桥梁”,将网友捐助的钱转交给其结对子资助的孩子。而为了捐助的透明性,卢英红制作了一大批“助学登记卡”,上面有受助者姓名、住址、学校及资助金额等必填项目。

 

  在资助过程中,卢英红会让受资助的孩子在“助学登记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由代领人代签,同时现场三名以上的志愿者也在上面签名,然后将其扫描上网,资助的网友可以随时查看。而每一笔款项及衣物的收入与支出明细都可以在“爱心无限网”上查到。

 

  因为钱物有限,并为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对一些资助条件不达标的人,卢英红只好忍痛无奈地放弃。“以前遇到一位老人,他的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还可以,我们就没有对他进行资助。”

 

  一晃十几年,卢英红曾经资助过的孩子中已经有13人找到了工作,而在工作之余,他们也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将爱心进行循环。爱心队伍的壮大、爱心钱物愈加增多,也是很多提出质疑的网友在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对卢英红行动作出的回应。

 

  曾经言弃却已坚持12年

 

  爱心资助之路已坚持近12年,卢英红也曾想过放弃,“家庭和工作等等实在是难以兼顾。”但最终还是一路走来不曾间断。有小孩写信或发短信给他表示感谢,这给了他欣慰感;还有小孩写信给他希望得到帮助,这给了他一种想要满足其企盼的使命感。那一声声“叔叔,谢谢您”、“叔叔,帮帮我吧”几度让他喜愁交加,“有时候骑虎难下,但真的不忍放弃。”

 

  有人说他“不务正业”、“好傻”,还有人劝他放弃……但他的回答是“我只是做自己的事,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而他的言传身教,也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他的一个大学同学在知悉他的行为后,决定长期资助保定涞源县的一个小女孩,直到她大学毕业。“他是被我感动的,哈哈。”卢英红对此乐呵不止。

 

  而家里人对卢英红的态度也已经改观,“开始不怎么支持,现在是支持了。”

 

  河北十大热心肠人物、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石家庄市优秀青年、中国公益之星、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卢英红所获荣誉颇多。“荣誉只是一种肯定、鞭策,接下来还得好好干。”他笑道。 卢英红今年整40岁,爱心资助之路已经走过了12年,他说还没有也并不想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一直走下去吧,没有宏伟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帮助人,帮一个多一个吧。”卢英红说,“我们有一个信条,那就是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十多年了,没遇到多大的难题吧,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缺乏,因为需要资助的贫困老人和小孩太多了。”言谈间,卢英红仍有忧愁。

 

  编辑:刘珊珊 来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秦皇岛爱心按摩师:坚持助困27年
  • 2015/12/1 15:04:08
  • 平乡残疾村医建爱心敬老院 20多位孤寡老人免费入住
  • 2015/10/19 15:12:24
  • 越来越多日本老人被迫继续工作
  • 2015/7/13 15:08:39
  • 【抗战·物证】承德老人发现夹带在古书里的日本侵华罪证
  • 2015/6/23 9:32:15
  • 沧州老人手绘27米长卷 讲述抗日英雄马本斋故事
  • 2015/6/3 9:29:51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