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4日晚上,永年县临洺关观音阁旁边的一块空地上人头攒动,这里的露天荧幕正在上映电影《毛泽东》。穿过拥挤的人群,笔者见到了放电影的老人62岁的高杏林。
据悉,高杏林是从1976年开始免费为群众放映电影的,至今已36年了。老人说,年轻时非常喜欢看电影,可那时候好久才能看到一场,于是就萌发了自己买一部电影机放电影的想法,没想到这一干就再也没停下来。一开始他到哪个村放电影就只收个成本费,赶上哪个村经济困难就免费放,后来慢慢地就变成完全免费的了。
36年间,永年县的各个村镇、学校、部队驻地都留下了他拉起荧幕放电影的身影。光电影机就已经更换了四台,他的交通工具从一开始自己拉着排子车、到后来脚蹬三轮车,再到现在的电动三轮车,各类车子都用坏了好几辆。
当笔者问及这些年总共放了多少场电影,高杏林想了想说:“还真没算过,前20年的时候一年365天几乎是天天放,最多的时候一晚上放过9场。近十来年少了,每月差不多放十来场。”老人说的很轻松。笔者粗略的算了一下,这些年他已经义务放映电影1万多场次,观众有100多万人。
高杏林放的是露天电影,只能等到天完全黑下来才能放。他每次放完电影回到家经常是12点了,有时赶上村民喜欢看的电影还要再放上一遍,到家已是凌晨两三点了。一年夏天在河北铺村放完电影正赶上大雨,他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往家赶,连路都看不清,视线模糊到连家门都找不到。即使这样,老人也从未想过要放弃。
高杏林说:“每到一个地方,群众都是热情的帮忙搬桌子、接线,电影演完后都是争着让到自己家去吃饭。时间长了,到了哪个村,村里的群众一见到他都会高兴地喊 ‘小高来了’,从‘小高’一直喊成了 ‘老高’。”有一次在界河店乡放完电影,村民们都依依不舍,他只好住在村里第二天接着放。“每当看到群众们看电影时脸上愉悦的表情,自己就觉得很自豪,再苦再累也值了。”
近几年,国家有了“电影下乡”的政策,高杏林笑称自己已成了“官方部队”,干的更有劲了。他说:“从最初的喜欢到现在真正地爱上了这件事,不知不觉已经放了这么多年。只要群众愿意看,自己就会一直干下去。” 文/刘鑫 武姿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