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沧州七旬“破烂王”捐款150万扶危济困
        正文浏览次数:89
  2014/12/13 10:59:3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卜老桥村村南,潘淑兰开的那家废旧钢材回收站格外引人关注。这位今年70岁的老人从年轻时的“铁姑娘”再到生意场上的“破烂王”,愣是用自己的咬牙坚持和付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从穷到富的过程中,她一直没忘当年自己最艰难时伸过来的一双双热手,在自己富裕以后她热心公益,捐款 150余万元,扶危济困,演绎了一场令人心生温暖的人生戏剧。

提起当年,老人依旧红了眼圈儿

 

    潘淑兰是家中独生女,为了养老,父母招了一个“养老婿”。因为种种原因,1979年时,潘淑兰跟着丈夫回到了卜老桥村。  
至今提起来,潘淑兰仍旧对当年“收留”他们这一家人的乡亲们充满了感激。更让她永远难以忘怀的,是当年她在艰难中乡亲们所给予的温暖帮助。

 

    潘淑兰说,当时她是真正的“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地基有了,乡亲们都过来帮忙盖房。潘淑兰至今仍旧记得,那是一个晚上,乡亲们过来帮着砸夯。潘淑兰数了数,一共有80多位乡亲。

 

    不仅帮着盖房,乡亲们还凑了400多块钱交到潘淑兰手里。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正是这笔钱这让个家得以安顿下来。

 

    提起当年自己的难处和乡亲们的帮助,70岁的潘淑兰仍旧红了眼圈儿。她说,当时日子过得可真难哪,别的不说,乡亲们来帮着盖房,总得管顿饭吧?可当时她根本管不起饭。

 

    后来孩子们上学又缺钱,还是乡亲们伸手帮她渡过难关。

“铁姑娘”咬牙成就“破烂王”

 

    潘淑兰有股争强好胜劲儿。就拿干农活儿来说,男人能干的她都能干,像脱坯、挑河、盖房这样的活儿,她也拿过来就干,在生产队干活时,队长惟独给她记10分工。她是个典型的“铁姑娘”。

 

    靠着这股拼劲儿,她和丈夫曾经在一个夏天里不仅打草,而且还拾了9个柴垛,一年下来竟然还节余了600块钱!实行“责任制”以后,潘淑兰又靠着这股拼劲儿炸油条、卖糖葫芦、“跑海”(骑着自行车到黄骅海边贩运水产品)。

 

    1983年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潘淑兰开始走街串巷收废铁。她骑着一辆自行车,两边驮两只大筐,第一天只带了17元钱的本钱,可一天竟然赚了15元钱!就是从那时起,潘淑兰开始了回收废旧钢铁的生意。

 

    自行车变成“小拉车”,“小拉车”变成三马车……几年时间,潘淑兰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她成立了废旧钢材回收收购站,坐在家里不用再出去东奔西走,她的资产也越来越多,她成为远近有名的“破烂王”。

 

    饮水思源,用爱回报

 

    曾经的苦日子终于熬过去了,越来越好的新生活摆在了面前。潘淑兰说,就是从这时候起,她开始了自己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爱心旅途。

 

    潘淑兰记得大约是1997年,村上的学校盖教学楼。她不但掏了1万多块钱,而且还负责给施工人员送饭,自己掏钱给孩子们装吊扇、安暖气,“六一”儿童节时她还给孩子们掏钱买礼物。不仅如此,这些年来她资助了众多贫困生,甚至附近村庄有贫困户因为孩子上不起学而专门来找潘淑兰求助。

 

    对于乡亲们,潘淑兰更是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谁家盖房了,谁家有红白喜事了,谁家家里有人生病了……她都管。她给家庭贫困的村民买过农用车,给因为缺钱无法备齐盖房材料的村民送去2000元,给家里梨园得了病虫害却无钱买农药的村民送去4000元,帮要做小买卖的村民跑来4000元贷款,她付了利息……

 

    对村上的老人们,潘淑兰更是付出了一片真情。村上有位瘫痪老人,与老伴相依为命。从1998年起,潘淑兰逢年过节都会给老人送去米面油,冬天送去电暖气,跟儿媳一起做好被褥送过去。这样精心照顾十年后,老人安然离世。村上其他老人潘淑兰也记在心里,她给老人们送毛坎肩、被褥、蛋糕、水果,做厚棉被;村上建养老院,她不仅捐钱,而且还经常拿出钱来买上东西去看望慰问老人们。

 

    有一年村上大旱,潘淑兰就在过年时给全村300多户人家每户送去二斤牛肉一斤碱面;2003年非典期间,她捐款1万元用于非典防治工作;汶川大地震,她毫不犹豫地捐款1万元给灾区人民……

 

    甚至见到素不相识的人,她也会解囊相助。有一年冬天去辛店镇办事的路上,潘淑兰看到一位老修路工,衣着单薄地在刺骨寒风下干活。从这位老工人的口中,潘淑兰得知对方家庭条件不好,她马上将随身携带的1000元现金全部塞给对方,告诉他赶紧买身衣服穿上。对方问她是谁,她也没透露,匆匆离去了。后来,这位老修路工辗转打听终于找到了潘淑兰。

 

    潘淑兰说,这些年她用于公益事业的捐款达150余万元。

 

    “潘奶奶”荣登“中国好人榜”

 

    这些年来,潘淑兰被县委授予“孟村好人”称号,获得“沧州好人”提名奖,她的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她也荣登了“中国好人榜”。但与这些荣誉比起来,最让她感到亲切的还是四里八乡的乡亲们称呼她的一个称号———“潘奶奶”。“潘奶奶”三字道尽了人们对这位老人的尊重与爱戴。

 

    如今,潘淑兰的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她也继续经营着自己的生意。这位年轻时热爱文艺,曾经被铁路文工团看中却因母亲反对而无缘“文艺梦”的老人,仍旧以她特有的乐呵呵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奉献,仍旧保持着“有个芝麻粒儿我也得捡起来”的习惯,为他人、为社会“润物细无声”地默默付出着……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文/图)

 

    【责任编辑:党培】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石家庄七旬老人生活简朴却热衷植树造林一辈子
  • 2016/3/11 9:03:49
  •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 2015/12/24 14:18:19
  • 人社部回应养老三大焦点问题
  • 2015/11/20 16:53:41
  • 河北“最美村医”刘贵芳:李克强总理给俺回信了!
  • 2015/11/19 16:10:36
  • 为方便大家买菜 丰润七旬老人“赔钱”卖菜近20年
  • 2015/11/3 16:40:0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