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收养的孩子都姓‘党’”
一辆三轮车上载着6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老人在前面费力地骑车,孩子们坐在车内拍着小手,唱着欢快的歌———多年来,这已成为河北省保定市安国西伏落镇西佰章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骑车的老人叫王子昌,孩子们称呼他为“爷爷”,老人与这些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位善良的老人因为先后收养了十多名弃婴,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安国好人”。
“爷爷,你也吃!”看着懂事儿的孩子,王子昌乐得合不拢嘴。本报记者赵永辉摄
姓名、生日、年龄、身高、体重———在王子昌家正房东墙上,有一份用粉笔写的特殊“档案”。“孩子哪天捡到的,就用哪天做生日,年龄和身高、体重是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状况,方便给他们治病。”王子昌告诉笔者,从1994年夏至今,总共收养过14个孩子,这些孩子大都有残疾或患病,除了中途3个孩子不幸夭折,其余11个孩子现在都和他生活在一起。“第一个孩子就是从乡里抱回来的。”王子昌回忆说,1994年夏天,西伏落镇民政助理员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没处寄养,就问当时在乡里当合同工的王子昌:“有个被扔了的小孩,没人养,你养不养?”“这好歹是条小生命,我养!”王子昌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回了家,每月拿多半工资给孩子买奶粉。
从此,他家成了残疾弃婴的归宿。仅2006年以后就收养了10个。这些孩子有的是从民政部门领养的,有的不知是谁悄无声响地放在他家门口的。如今,6个进入幼儿园,1个进入小学读书,家中还有4个。
王子昌如今已经69岁,作为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他本该在家里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而现在不仅王子昌忙,连他的家人都在忙着给这11个孩子联系看病医院,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
“这些年来。我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我已经眼睁睁地看着3个孩子不幸离世,心里不好受。”回忆起这些,老人眼里泛起了泪花。
为了给收养的孩子们治病,他和老伴四处给孩子们寻医问药。由于老人的工资微薄,他们不放过打听到的每一次义诊的机会。有时候他们抽不出时间,就让女儿和儿媳替他们去咨询。
“活一天,我和老伴就悉心照顾孩子们一天。”老人说,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祈盼这些孩子们身体健康。他已经与自己的子女商量好了,有一天自己老了,儿子儿媳妇会接过接力棒,尽心照顾这些孩子。
尽管目前王子昌每月有千余元的工资收入,收养的孩子们每月也享受着民政部门给予的补助,但是常年抚养这么多孩子,王子昌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为减轻老王夫妻俩的负担,亲戚和邻居们也加入了照顾孩子们的行列。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有的送来现金,有的送来食品和小孩衣物,还有的送来学习书籍、玩具……
党亚静、党亚强、党亚雄、党亚平……王子昌说:“我收养的孩子都姓‘党’,希望他们长大后懂得感恩,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好心人。”(葛西劝、焦建民、韩瀚)
编辑:石利平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