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石家庄3月22日电(白林 刘洪涛)一辆破旧的手推独轮车、一把铁锹,这是河北省邱县新马头镇温庄村的75岁村民崔延庆修路的“全部工具”。十几年如一日,崔延庆几乎每天步行修整村道坑洼路,以其善良和执著承担起“一个人的工程队”。
“村头路上的坑洼雨天就变得很难走,弄些土石填平就能方便出入了,我是农民,农民就得每天劳作,修路就当是锻炼身体吧!”崔延庆说。
在村民眼中,崔延庆是一个热心的“好事迷”,他从10多年前开始修桥补路。温庄村村民赵丽说,这么多年来,村里哪条路上只要一出现坑洼的地方,崔延庆的身影便会出现在那里,及时运来沙石填平。
其实,崔延庆并不富有,甚至还很清贫。老人有两个女儿,老人和一个女儿在一起生活。身体矍铄的老人一生节俭,他脚上穿的是打了补丁的鞋,身上穿的衣服也露出了洞。但是老人有个“特殊的爱好”,就是每天推着独轮车去路边捡砖块石子,老人说修路时能用得上。
在温庄村的出村路口见到崔延庆时,他正在推着独轮车装卸土块。靠着这辆独轮车,为了修路损坏了几把铁锹,走了多少里路,补了多少坑,崔延庆自己也说不清楚。“平常就是在村里转,看到哪里有坑就补补,具体数字我也说不清。”顾不上说几句话,老人就熟练地推起近百斤的一车土块,向前走去。
“这条路通往三个村子,3000多人每天从这里经过,大家都认识崔延庆,他经常在路上修补。”村民王海说,“虽然我说不清老人修了多少路,但是俺们村里和村边的十几公里的道路,几乎很少见有坑洼的地方,常常有新修补的痕迹。”
当说起为什么要义务修路时,崔延庆笑着说:“人总不能闲着吧,趁着还能走动,能为大家伙儿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我就感到特别高兴。路边的这些树也是我栽下的,给大伙儿乘乘凉!”
就这样,崔延庆一坚持就是十余载,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过往的路人总能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一次次被触动着。“只要还能干得动,我就不会停下来。”崔延庆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