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全七旬翁:13年资助15个贫困生求学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张岩、刘雅静)今年70岁的万全老人王殿贵,是万全县质监局的一位普通退休干部,他从13年前开始资助困难学生,至今已累计出资7万余元,相继资助了15个贫困孩子。他在患上帕金森综合症后,依然没有放下孩子,除了吃药看病外,剩下的退休金全部给了孩子们。3月8日,老人告诉记者,现在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些困难的孩子们,希望有爱心之士能伸出援手,帮助孩子们继续完成学业。
1
悄悄资助贫困学生10余年
8日上午,记者走进王殿贵老人家,由于得了帕金森综合症,老人颤颤抖抖地给记者打开了门,虽然手脚行动不便,但老人情绪饱满,说起助学的事,思路清晰。“刘云,现在河北医科大学读研究生,是我第一个资助的孩子。”老人用颤抖的手指着资助学生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说。
那是13年前的事了,当时王殿贵还在质监局上班,是质量所所长。刘云的父亲是他在万全师范上学时的老同学,当时都住在富民路3条5号,刘云家里非常不幸,6岁母亲去世,8岁父亲去世,到了上初三的时候,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也去世了,孩子靠姑姑接济,面临失学。
这些不幸,王殿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照料好刘云爷爷奶奶的后事后,他告诉刘云,有大爷在,肯定帮你上学。
从那时起,一个月也就几百元工资的王殿贵就开始偷偷地资助刘云。50元、100元、200元,最多的时候资助300元,几乎是他一个多月的工资,在王殿贵的资助下,刘云顺利读完高中,并考上河北医科大学。“那时候都是偷偷的,爱人根本不知道,三个女儿也不知道,其他人也都不知道。”王殿贵说,当时也不想让人知道,怕人背后议论,对孩子影响不好。
2004年,刘云要上大学了,王殿贵一下子拿出了3268元供其上学,这时候别人才知道原来是他一直在暗中资助,“但就知道我帮助他,谁也不知道我给了他多少钱”,在一个小本子上,记者看到每一个受资助的孩子都有详细的记录,姓名,几月几号资助了多少钱,写的一清二楚,平时本人就随身携带这个小本,“除了记者之外,我谁也没有让谁看过,包括家人。”记者注意到,仅刘云一人,十几年间王殿贵就资助了近4万元。
令老人欣慰的是,现在刘云已经读上研究生了,并且很多人得知情况后,都向刘云伸出援手,上学已经不成问题。刘云一直对王殿贵非常尊敬,“每次回家都要先来看我,并且每周都会打电话问寒问暖,非常关心我。”王殿贵自豪地说。
2
一心扑到了捐资助学上
刘云上了大学之后,王殿贵捐资助学的事也成了公开的秘密。后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大的反响,王殿贵一看瞒不住了,于是不再藏着掖着,一心扑到了捐资助学上,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2009年9月,邻居家孩子考上大学后,由于拿不出上学的费用,孩子难过地拿着录取通知在街上徘徊。王殿贵感觉不对劲儿,询问之后,立即赶到邻居家,送给孩子整整5000元,“只要有我在,保证让你能上学。”他郑重承诺。
2010年11月6日,老人记得特别清楚,他晨练时听说万全中学高二学生赵丽红家里遭遇不幸,父亲出事故去世,母亲无力供其上学,正准备退学。他立即带上1000元资助款,步履蹒跚地来到万全中学,鼓励赵丽红要好好学习,他会一直资助到底。直到今天,王殿贵老人依然在资助赵丽红上学。
2010年12月,王殿贵从亲戚口中得知了一桩惨案,旧堡小学二年级学生乔磊的父亲失手杀死妻子,随后自杀。而乔磊的爷爷奶奶年老多病,根本无力供其上学。于是,王殿贵从县城花了60元钱出租车费,来到乔磊家核实情况后,给孩子送上500元助学款,并许下承诺,只要自己还在世,就一定不会让孩子失学。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截至目前,13年来,王殿贵靠着微薄的工资和退休金,曾先后资助过15名大、中、小学生重返校园,帮助他们圆了读书梦,累计先后资助钱款超过7万元。
据了解,上了一辈子班的王殿贵如今没有一分钱存款,每月2000来元的退休金除了一半用于吃药看病,另一半全部用于资助孩子们上学,13年来,省吃俭用的王殿贵,一直坚守在助学路上。
3
更多网友加入助学队伍
王殿贵助学的事迹传开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尤其是网友将王殿贵的事迹发到网上之后,引起了更多网友的积极回应,在部分网友的倡议下,百度万全贴吧网友也掀起了助学热潮。
据介绍,他们在了解到王殿贵老人的事迹之后,非常感动,吧主王晓冬立即在贴吧里发起倡议向王殿贵老人学习,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经过5个月的爱心传递,有23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万全县网友参与其中,共捐款4400元。同时,老人看到这么多网友支持助学,既高兴又感动,他又从退休金里拿出了600元,凑成了5000元助学金。
2011年10月22日,在万全一位网友的店铺门前,他们举行了简单的捐赠助学仪式,5000元助学金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发放给了10个受助学生。“谢谢叔叔阿姨,谢谢爷爷!”“好好学习,要争气!”当天的捐助现场,这样的感激之词和鼓励之声此起彼伏,交织成汩汩暖流,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4
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
王殿贵告诉记者,他1943年出生在万全县邹家庄一个贫困家庭,童年在苦难中度过,解放后上了学,从小学到大专都受过党和人民给予的不同份额的助学金,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一颗滚烫的感恩、回报社会之心。他做了15年的教师,后来进了工厂当了9年工人,最后调到质监局直到退休。
2004年,王殿贵患上帕金森综合症,经过治疗,留下了半瘫的身体,但是老人不仅没有放弃助学,而是更加投入,“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我要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以帮助。”
得病之后,行动不太方便,王殿贵只好常常呆在家里。闲不住的他,开始以“园林”为笔名写书,至今已经写出5本,分别是《园林忆》、《园林春》、《园林秋》、《园林笑》、《园林赞》。出书的时候,很多热心人帮忙打印、校对,前四本书都进行了义卖,所得书款全部资助了上学的孩子。
只有现在的第四本,一共印了500本,义卖了100来本,还有近400本放在王殿贵的家里,由于身体越来越差,老人无法经常出去,不能组织义卖活动,这成了他的一块儿心病。“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我现在只有两个心愿,一个就是尽快把剩余的书义卖出去,另一个就是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能接过助学的接力棒,继续帮孩子们圆上学梦。”王殿贵老人说。
可喜的是,据记者了解,目前在王殿贵的影响下,除了万全吧友之外,还有来自石家庄、唐山、甚至香港的爱心人士,都加入到了助学大军,他们有的直接给老人汇来善款,有的直接和贫困学子进行联系,正在共同帮助孩子们圆上学梦。
【责任编辑: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