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锋小组”的队员正在陪老人聊天。 温佳莉 摄
本报记者 张运乾 通讯员 温佳莉
3月3日,石家庄公交公司101路车队“雷锋小组”的志愿者们,又一次来到了石家庄市长安托老院,为那里的老人们梳头、按摩,为他们表演节目、陪他们遛弯儿……据了解,此类活动,他们已经坚持了6年。6年来,“雷锋小组”的成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但这个活动从未间断过。
忘不了老人们寂寞的眼神
“成立这支‘雷锋小组’纯属偶然。”101车队党支部副书记杨静介绍说,6年前,她和同事查看路线客流情况时,在北二环的一个公交站旁,见到几位老年人坐着晒太阳。“因为工作关系,我们也想了解老人对公交线路的意见,就跟老人们聊了起来。”聊天中,杨静得知,这几位老人都住在长安托老院,平常很少有年轻人陪他们聊天,能感觉出来,他们很寂寞,渴望和年轻人、和外面的世界接触。分手时,老人们不愿意让她们走,纷纷询问她们下次什么时候能再来。“从那以后,我和同事们一有时间,就有意识地往这边多走走,陪着老人们聊聊天、遛遛弯儿,慢慢地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这个小组,每月最少来托老院一次。”
老人说他有了俩儿子
“雷锋小组”有一位叫潘硕的志愿者,6年来,他和住在长安托老院的刘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刘先生今年88岁,老伴已经去世多年,独子刘辉上班忙,就将刘先生送到了长安托老院。
有一次,刘辉来探望父亲,还没进屋就听见父亲爽朗的笑声,进门一看,父亲正握着一个“陌生人”的手,说着什么,笑得合不拢嘴。坐下一问,才知道这个“陌生人”是101路车队“雷锋小组”的潘硕。看着父亲的笑脸,刘辉很感激小潘替自己尽了孝,给父亲带来欢乐。
此后,潘硕来探望刘先生时经常遇见刘辉,因为年纪相当,时间一长,潘硕便和刘辉建立起了深厚感情。时不时地,潘硕便给刘辉打电话商量一起去看“咱爸”。刘先生见人就高兴地说:“我有两个儿子啦!我这辈子太有福啦!”
公交车成了急救车
去年9月,“雷锋小组”来到长安托老院慰问,给老人们表演节目时,忽然屋里传来求救声:“有人摔倒了,快来救人!”
志愿者张耘豪听见后,急忙和护工一起跑进屋里。原来,76岁的田女士上厕所出来时不慎滑倒了,同屋的王女士赶紧呼救。护工想上前把田女士扶起来,张耘豪赶紧制止:“等一下,先别动她,我们学过急救知识,我先看看。”
随后,张耘豪仔细地检查了田女士的脚踝,判断田女士是骨折,便让护工找来木板和绷带把田女士的脚踝进行固定。由于长安托老院距市区较远,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因为101路车队离托老院不远,“雷锋小组”组长杨静就向车队申请救援。101路车队队长立即派车赶赴长安托老院,5分钟后,载着田女士的101路公交车打着双闪,一路疾驰奔向离长安托老院最近的260医院。经抢救,田女士脱离了危险。事后主治医生说:“多亏志愿者们处理得当,病人的病情已经稳定。”
杨静说,6年来,“雷锋小组”改变的是曾经熟悉的面孔,但不变的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对老人们的无限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