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威县农民自建幸福院免费赡养孤寡老人
        正文浏览次数:89
  2014/12/13 10:57:3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威县常庄乡孙庄村的一户普通大家庭将这一传统美德演绎得淋漓尽致,孙华杰四兄弟2009年共同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幸福院,将本村和附近村里的孤寡老人接过来集中赡养,让他们过上了吃饭、穿衣、看病不花钱的幸福生活。如今,幸福院里生活着12位孤寡老人。孙华杰的善举赢得了社会的认可,2010年被评为“邢台好人”。

 

  兴善举威县农民四兄弟自办幸福院

 

  今年39岁的孙华杰拥有一家橡胶制品厂和一家门厂,金龙四路幸福院就在厂子的后面,这种前厂后院的模式让他省去了来回奔波之苦。“我兄弟四个,一起办的厂子,老三、老四在江苏做生意,老二在县城开了一家门市,主要经销家里的产品,因为这个幸福院是我们四兄弟共同出资建的,所以就叫‘金龙四路幸福院’。”孙华杰说。

 

  记者眼前的孙华杰朴实而真诚,他没有过高的学历,初中毕业后就跟着母亲去江苏推销橡胶制品,跑遍了全国各地,2006年回到家乡,兄弟四个商量着建一家自己的厂子。“当时没有多少钱,先是租的房子,租房子的时候那儿就住着一个五保老人叫孙庆华。”孙华杰说。

 

  孙庆华是孙庄村的孤寡老人,年轻时身体落下了残疾,膝下无儿无女,也没有经济来源,因为自家的房屋倒塌没钱再建,只好借住别人的房子,而他借住的地方就是孙华杰要租的地方。当时的房主还问要不要把老人撵出去,孙华杰说不用,从那时起,孙庆华老人就和孙华杰住在了一起。“老人担心房子被租了以后没地方住,几次暗地里掉眼泪。看着老人这么可怜,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把老人养起来,不但把他养起来,还要把这些没人照顾的孤寡老人都养起来。”从此,孙庆华跟孙华杰一家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老人病了也是孙华杰一家人为他找医生看病。

 

  通过几年打拼,孙华杰四兄弟有了一定的积蓄,决定兴建自己的厂房,还要建一个幸福院,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他们首先拿出1000多平方米的地方建了幸福院,有20间宿舍,每间宿舍都有暖气和电视,食堂、餐厅、娱乐室等设施一应俱全。除了兴建和装修房屋的20多万元,幸福院每年取暖的费用就要五六万元,3年多,幸福院共投资了近50万元。

 

  幸福院建成后,他们首先把孙庆华老人接了过来。2009年农历九月初九,12位孤寡老人被接到了幸福院,这些老人有的是孙华杰听说后主动接过来的,也有别人介绍过来的。为了感谢孙华杰的义举,村里的乡亲们给他送了一块写有“大爱无疆”的牌匾,被挂在了孙华杰办公室的墙上。

 

  同协力悉心照顾孤寡老人安度晚年

 

  老人多了,孙华杰的父母就成了照顾老人的主力,他的母亲汪素霞是江苏人,主要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每天四五点钟就琢磨着给他们做什么样的饭,吃完早饭,就开始忙活午饭,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能休息一会儿,4点又得准备晚饭。”汪素霞说,孩子们忙生意,老人所需的一些物品都是她和老伴去采购,冬天的棉衣棉裤、夏天的鞋袜都是统一的。

 

  3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幸福院,院里有五六位老人正在晒太阳,还有两位老人去村里看戏了。“这些老人大多身体不便,一位盲人,一位聋哑人,一位双腿残疾,还有一位智障,有几位老人回家和亲戚们团聚了。”孙华杰说,在这里的老人活动自由,随时来都欢迎,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

 

  11时30分,午饭已经做好,两筐子的肉包子和素包子,还有大米粥,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每周都变着花样儿吃,有的老人想换换口味,提出来后,下一顿饭就换了,平时还有水果、鸡蛋,营养很全面。”75岁的老人孟祥岭说。吃完饭,几位老人在院子里晒着太阳,玩起了麻将。

 

  孟祥岭告诉记者,汪素霞老两口都60多岁了,对这些老人们的关照无微不至,只要看到谁床上有脏衣服,二话不说拿过去就洗了。一位老人生前在幸福院居住,有一天拉肚子,屎尿顺着裤腿往下流,汪素霞知道了,也不嫌脏,把老人身上和床上一点一点地擦干净。“即使是自己的孩子照顾老人也不过如此呀。”孟祥岭感叹道。“素霞心直口快,有时候也说我们,但说完就过去了,从来不往心里去,过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78岁的孙庆华老人这样评价汪素霞。

 

  对如何照顾好这些老人,汪素霞也有自己的一套,她说,人老了和孩子一样,人多了,他们也闹矛盾,对不同的老人得想不同的办法,“侯英路老人脑子有问题,平时吃饭都得哄着。”“今年过年买了40斤肉、10只鸡,都是给他们准备的,还有水果点心,老人们愿意来这里住,我们更不能亏待他们。”孙华杰的父亲孙双各说,他们一家基本都吃素,肉食一般都是用来给老人们改善生活,自家18口人再加上12位老人,每年春节30多人一块儿吃饭,非常热闹。

 

  谋发展准备收养更多的孤寡老人

 

  “我在后面还有两亩多地,平时种上花生、红薯,还有各种蔬菜,有的老人闲不住跟我一块儿干,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儿媳、孙子、孙女们只要来人都帮着干活。”孙双各说,为了及时了解老人们的一举一动,防止意外发生,院子里还装了摄像头,在屋里就能掌握老人们的变化。

 

  齐式平老人66岁,自幼双目失明,今年正月初五的晚上突然血压升高,还有脑血栓的症状,孙华杰赶忙开车把老人拉到医院,输液7天,老人的病情得到控制,院里的人都跟着松了一口气。“出点好心总不是什么坏事。”这是汪素霞始终挂在嘴上的一句话,2010年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后,她带着5000元钱坐飞机来到甘肃,表达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我大字不识一筐,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做一点好事。”汪素霞说。

 

  谈及以后幸福院的发展,孙华杰说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会一直做下去,并且准备收养更多的老人。 

 

  稿源:燕赵都市报责任编辑:孙晓灿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秦皇岛海港区东方明珠城第二社区免费为老人发放黄手环
  • 2016/7/18 12:46:35
  • 河北探索互助养老 老人“抱团取暖”共享幸福晚年
  • 2016/1/6 8:57:15
  • 河北孝亲敬老之星办养老院 照顾孤寡老人不要钱
  • 2015/12/2 11:19:38
  • 赵县“傻”大妈照顾孤寡老人42年
  • 2015/11/19 16:27:52
  • 平乡残疾村医建爱心敬老院 20多位孤寡老人免费入住
  • 2015/10/19 15:12:2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