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淑珍老人今年89岁,上世纪70年代她曾在乌达托儿所当过保育员,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好阿姨,照顾过许多孩子,但自己却无儿无女。由于她当年不是正式职工,没有退休金,老伴去世后就断了生活来源,只靠一点抚恤金维持生活。在得知老人的情况后,一些当年受过照顾的“孩子”经常过去探望老人,特别是一名“孩子”的家长,坚持给老人汇了十几年款。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了给王淑珍老人汇款的那对夫妇,但对方不愿记者说出他们的姓名。他们现在在河北,上世纪70年代曾在乌达工作过,孩子上过王淑珍老人所在的托儿所。“有一天,我去接孩子,看到她(王淑珍)正抱着我的孩子,一勺一勺地喂稀饭,那个场景令我非常感动。”汇款人说,那时是文革时期,她家的出身不好,没人对他们这么好过,平时她和老公工作繁忙,常常忙到很晚才接孩子,但无论多晚王淑珍都等着,没有一句怨言。
“老人不愿去敬老院,一个人生活我又不放心,该怎么办呢?”汇款人告诉记者,她从1998年开始,每月从工资中拿出部分钱来资助老人,从开始的每月五六十元,增长到现在的100元。
记者了解到,乌达巴音赛办事处幸福社区的工作人员已为王淑珍老人申请了低保,2007年又为她上了养老保险,现在老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