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年前,石翠文是一个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的病人。12年后,她却成为福利院里贴心照顾孤寡老人的“好闺女”。12年,她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为自己的“小家”和福利院的“大家”带来了无限温暖。
2000年4月,石翠文清楚地记得。本是她带领承德市福利院的孩子们去做体检,却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红斑狼疮,生命只有半年。
那一年,石翠文32岁,孩子8岁。
不相信命运开玩笑的石翠文又到北京检查,结果仍是“原判”。在医院接受了一个月的治疗后,石翠文在家过了一段度日如年的日子。三个月后,她毅然地上了班。“在家一个人净瞎琢磨,越琢磨越想不开。”
石翠文是个“快性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当时,儿童部硬件设施差,孩子又多,这个刚尿了,那个又拉了,转身又有孩子跌倒了;有的职工说累了,不管了。可石翠文却依旧忙乎着,“只要活着,力气就用不完。”
2006年,石翠文因工作突出被任命为院民部主任,负责全院鳏寡孤独老人的照看管理工作。
8点半到单位、9点查房、然后就是不断地奔走于办公室和老人部之间解决各种各样的琐事,这是石翠文一天的时间表。“老人都挺依赖我,特别细小的事也非得找到我才安心。”瘦弱的石翠文,说起这些老人,口气就像是在谈论自己的家里人。
几年来,福利院里的老人都把石翠文当成了自己的闺女,她也在尽心尽力地尽到一个当闺女的责任:孔双喜患病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石翠文便变着样地给他“开小灶”,直到老人临终的那一刻;马俊英单腿溃烂,做了截肢手术后伤口感染,石翠文每天给她熬豆浆,煮鸡蛋,悉心调理伤口;马玉山初到福利院时不跟任何人交流,石翠文便每天推着他坐轮椅到院里晒太阳,跟他说话,让他找到倾诉的渠道……
福利院里的老人很多都不能生活自理,每天给他们清洗拉尿的床单被罩,是很让人头疼的事,可石翠文从来不抱怨。“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老人,干啥就都没抱怨了,都是应该的。”
细心、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这是石翠文总结的“工作心得”。也是她十多年来一直践行的“工作诺言”。
如今,被宣判“死刑”已经过去12年,石翠文对“死刑”已经满不在乎了。“病这东西,越琢磨它来得越凶猛。活着一天,就干一天工作,因为工作中能获得快乐。”(记者袁雪梅 通讯员冯树岭)
编辑:卢伟丽 来源:承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