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2日上午,沧州市82岁的王敏之老人抚摸着不久前出版的上、下两册《沧州考古录》,脸上流露出微笑。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沧州文物考古之旅三部曲”:《纪晓岚遗物丛考》到《狮城探秘》,再到刚刚出版的两册《沧州考古录》,总计百余万字。
王敏之1947年在河间参加工作,1959年在天津接受了专业的文物考古培训。1976年他从泊头文保单位调到沧州,从事文物管理工作。从那时起,他就将自己的一生与这片土地上的文物考古工作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沧州考古录》(上、下册)共40余万字,分5卷,共64节,附图约300幅。这套书是王敏之“文物考古之旅”系列作品的第三部,也是老人的一部“新作”。这套书专门介绍和探索沧州全市境内在20世纪发现的历代遗存,其中包括古代遗址、古代墓葬、古代建筑、窖藏文物以及征集、捐献、拣选、收购和在地面采集的历代文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套书可以说是对20世纪沧州地区探索古老文化的“小结”。
王敏之说,从20世纪后期的考古发现得知,在沧州大地,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已在4000年以上。《沧州考古录》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野外调查、考古发掘和文献检索到的、大量的、现在仍然存在的或曾经存在过的部分文物古迹进行的梳理、介绍和初步探索,他想通过这套书留下一些有价值的、罕见的沧州史料。
老人持续发力是在退休后。2004年,王敏之出版30余万字的《纪晓岚遗物丛考》,收录了有关纪晓岚的鲜为人知的多种珍贵文物图片资料,对其遗迹、遗物作了详细介绍和考证。2008年,王敏之出版30余万字的《狮城探秘》,对沧州的历史沿革、周围郡县及沧州古城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考证,对沧州铁狮子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王敏之说,一个地方应该有这样一些文物考古方面的读物,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让人们能够明了自身的“根”在哪里,明了这片土地的真相,“不能切断我们的根”。
编辑:李臻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