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蔡艳荣)今年是电影《解放石家庄》拍摄30周年,12月13日上午,天气寒冷,两位白发老人及一行陪同人员来到了位于平山县三汲乡河渠村的东岭的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进行祭扫。这两位老人,一位是原解放军总参政治部副主任贾雪阳将军(少将),另一位是电影《解放石家庄》的编剧焦延庭老先生。
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位于平山县三汲乡河渠村的东岭上,是省会惟一一座专门为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修建的陵园。进入陵园,贾雪阳将军和《解放石家庄》的编剧焦延庭老先生以及随行人员在陵园内解放石家庄的纪念碑前敬献了花圈,并三鞠躬。记者在现场看到,面积不大的陵园肃穆整洁,在陵园内的河渠村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展室内,大量文字和图片介绍了解放石家庄战役、烈士生平和陵园建设的情况:1947年11月6日零时,石家庄战役正式打响,位于石家庄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的平山县河渠村是我军一指挥所和野战医院四分院的所在地,作战中受伤的重伤员都抬送至此地进行救治,此处先后救治伤员1000余名,其中100余名重伤员因抢救无效牺牲后埋在河渠村东岭上,安葬时每位烈士墓前立一块2尺多高的石碑。
贾雪阳将军是陵园建设的倡导者之一,上世纪就是年代他返乡时发现,由于没有专人看护,烈士们的墓地越来越荒凉,只有熟悉情况的人从几小片生长着的荒草和仅剩的五块歪斜的墓碑知道此处沉睡着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英烈们。从1998年11月开始,他便发动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在县、乡、村领导的支持下又不断进行了维修和完善,从而使这里成了首座埋有烈士忠骨的解放石家庄战役烈士陵园。2007年,平山县对烈士陵园进行了维修,同时建起了展览室供社会各界瞻仰。
除去被烈士亲属认领走的,目前还有40余烈士遗骨长眠于此。“他们所在的部队当年没有把他们当烈士,他们的家乡不知道他们是烈士。只有我们河渠的乡亲们亲眼见证了他们负伤、牺牲的过程。”贾雪阳将军动情地说,河渠村是他的祖籍,他虽然不是在河渠村出生、成长的,但曾经是河渠村的下乡知青,与这片土地以及这里的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为解放石家庄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理应被后人牢记和敬仰,烈士们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应当传承下来,以此激励教育后人。
今年是电影《解放石家庄》拍摄30周年,《解放石家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1981年拍摄并上映的一部优秀战斗故事片,讲述的是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家庄的故事,剧本的创作用了两年时间。13日,该电影的编剧之一焦延庭老先生在同事的陪同下也赶来,大家瞻仰了烈士墓,参观了展室。焦老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到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祭扫,内心感慨万千。随行工作人员也表示,首次来河渠的解放石家庄烈士陵园,内心很感动,也发掘到很多感人的新素材。
随后,贾雪阳将军和焦延庭老先生一行又参观了河渠希望小学(少年军校)。该学校也是由贾雪阳将军倡建,老将军当年慷慨解囊、并发动亲友捐款,在市县乡三级政府的支持下,历时两年建成了这所高标准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