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喜欢收集谚语、童谣、名言警句,是退休于沧县国税局68岁的刘灿杰老人的一大习惯,而且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50年。50年来,他抄录的语录累计达到了2000多条,“合订本”也汇集了两大纸箱,浓缩了他大半生的心血。
觉得谚语有趣
养成抄录习惯
说起收集谚语的习惯,刘灿杰老人一下子将记忆拉回到50年前。1961年,刘灿杰在生产队当会计,他是共青团员,经常去团支书家玩。有一次,说话间团支书冒出了一句歇后语:卖布的不带尺子——闲扯。他觉得很有意思,就记了下来。在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收音机,大家没事就坐在一起唠嗑,东一句西一句的闲聊。平时在这些社员嘴里,流出的农谚特别多,他就一一记了下来。有时候没带本,他就随便扯张日历纸记下,回家再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在路上听到别人说谚语或谜语就记在心里,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听到的记在本子上。
后来,渐渐地有了电视、广播、电影,这些影视作品也成了刘灿杰收集语录的一大渠道。别人看电影就图个热闹,消遣时间,可刘灿杰看电影时,只要有谚语台词,他就会随时记录下来。《吉鸿昌》里面的台词:“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浮舟沧海,立马昆仑”……记录日期1992年6月27日。“少不离家是废人,老不离家是贵人。”抄自《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杨澜语。每当听到有用的语句,刘灿杰都会详细记录下语句的出处、姓名和时间。
随手记在本上
姐姐保存35年
关于抄记语录,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让他记忆深刻。刘灿杰年轻时,有一次到沧州开会,和姐姐说起坎坷的童年,姐弟俩都感慨万千。于是,他就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常忆昔日苦,更觉今日甜,玩物丧志语,古今中外传,牢记前四句,革命志更坚,中华好儿女,誓把终生献。随手写在姐姐家一个本子上。直到1999年姐姐搬家,翻出了这个笔记本,姐姐把写有这首诗的本子给他看,他高兴得不得了。再看落款日期是1964年9月28日,已经过去了35年之久。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去克服,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高山出俊鸟,困难识英雄”,这是他1963年5月1日摘抄的,他把名言警句分类成册,给孙子读、让儿子看,以此教育子女。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激励人向上的话语,今天读来还是让人热血沸腾。
2000条谚语
浓缩50年心血
刘灿杰抄录的这些谚语、警句不仅有和朋友们拉家常听来的,更多是从书本中、报刊里、电视中得来的。50年来,刘灿杰汇集语录的本子存了两大纸箱子。他把这些当成了宝贝珍藏,每当有亲朋来做客,他都会拿出来给大家讲解一番,就有一种成就感。
刘灿杰也对抄录的这些东西仔细分了类,其中学习励志类名言有44条,歇后语集锦362条,名言录488句,民间谚语16条,童谣24条,诗集174首,通过电脑查询下载的谚语也有792条。统计下来,总共有2100条之多。这2000多条语录,不仅记录了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至理名言,也记录着一位古稀老人半个世纪的心血。
通讯员牛崇岭
记 者孙仁昌
编辑:卢伟丽 来源:沧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