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家口日报讯( 通讯员 赵明宝 裴治诊) 暖暖的阳光照在软软的床上,火炉上的茶壶发出吱吱的声响,香喷喷的饭菜端上饭桌……日前,笔者到宣化县沙岭子镇沙岭子村互助幸福院采访,正赶上老人们吃饭,几位笑容满面的老人围着圆桌边吃边聊,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自从住进幸福院,那真是享福了。”68岁的赵存英老人一边吃饭一边和笔者拉起了家常。老人告诉笔者,他有一儿一女,女儿前些年远嫁他乡,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虽说儿女都很孝顺,自已从来不缺钱花,可常年一人独居,会感到非常寂寞。遇上个头痛脑热、感冒发烧,身边没人照顾,只能硬抗着,随着年纪一天天增长,一个人生活越来越吃力。今年夏天,村里建起了“互助幸福院”,鼓励村里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入住,他第一个向村委会递交了申请,现在幸福院里已住了7个像他这样的老人。
据了解,今年以来,宣化县积极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着力破解农村社会养老难题,大力推进以互助幸福院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幸福工程”。对列入计划的行政村进行细致的调查摸底,针对地区差异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因村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幸福院”建设方案。在基础薄弱的村,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村委会、学校、厂房或民房,投入少量资金稍加修整,即建成幸福院。在条件较好的村,由村委会统一筹集资金新建,或结合新民居工程,把幸福院纳入规划一同实施。
在互助幸福院入住问题上,该县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专门安排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对全县60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入住意愿。在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前提下,提供了吃、住、娱乐活动都在院内的“全入住型”、常吃不常住的“半入住型”和只娱乐不吃住的“日间照料型”三种模式,供老人们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分类指导,避免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
据该县民政局长李连启介绍,目前,该县已建成互助幸福院56个,“全入住型”老人60余人,“半入住型”和“日间照料型”老人达400多人,全县500多位高龄独居老人的养老难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