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蔡艳荣)11月14日石家庄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来到新乐,看望被安置在新乐中心敬老院里的曾经的流浪老人王平产。记者获悉,石家庄市救助站在继续做好救助工作的同时,将指导各地民政部门注重做好避免流乞人员流出或二次流浪的源头预防工作。
11月9日一早,省民政厅副厅长王云给石家庄市救助站打来电话告知,和平路路南的一条胡同内有一位流浪老人需要救助。
是什么样的老人在立冬时节流浪街头呢?石家庄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及时开着救助车上街寻找,在和平路南省药监局东侧的胡同内一个门脸前,席地而卧的一位老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天这么冷,老人正在睡觉,身下铺的是纸板。工作人员赶紧把老人扶上救助车,带到了救助站内。经询问得知老人的老家在新乐市,已经离家多年了。
11月10日石家庄市救助站与新乐民政局取得联系,10日下午老人就被送回了新乐。新乐市民政局对流浪老人的到来非常重视,当天就把老人安置在了新乐市中心敬老院。
11月14日,石家庄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一行在站长白月成的带领下,来到新乐市中心敬老院,看望王平产老人。“您在这儿习惯吗?”面对询问,老人连连表示:“好啊,好啊。比睡街上好太多了。”老人知足地告诉大家,在这儿终于能吃饱饭了,午饭刚吃了馒头稀饭还有菜,吃得很饱。
经了解,王平产老人今年65岁,是新乐杜固镇小吴村人。他自小是跟着养父母长大的。19岁那年,养父母去世,他就一个人生活,这么多年也没结过婚,都是一个人苦过来的,年轻时在北城路上某单位看大门,就是为混口饭吃,从来没有拿过工资。直到前几年单位搬家了,他也老了,单位也不用他了,他一下子陷入困境。老年丢了“饭碗”的他,一下子不知何去何从,他说:“我找不到单位具体地址,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和路线,没饭吃,就开始流浪、睡大街。”“我不走了,这个门我都不出,就在屋里哪也不去。我不认路,我怕迷路。”已经被颠沛流离的日子折磨怕了的可怜老人不停重复这句话,告诉大家他再也不想流浪了。
流浪多年,王平产曾经被多次送回老家小吴村,但是因为已经离家多年,在小吴村他没有土地,没有房屋,没有可依靠的亲人,连户口都没了,每次被送回村委会,没吃没喝在村委会捱几天之后,老人都只好再次流浪。
对于像王平产老人这样的情况,石家庄市救助站站长白月成介绍,今后,石家庄市救助站在继续做好救助工作的同时,将指导各地民政部门注重做好避免流乞人员流出或二次流浪的源头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