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者将崭新的爱心书送到报社
月入千元的于女士买了100本新书,几乎用尽整月工资;范西路小学7岁的常祎琳一下子捐出40本书……昨日,宁安路小学、八十六中附属小学和范西路小学为乡村孩子捐书近4000本。
■买了100本新书 一月工资所剩无几
“老太太可是揣着一个月的工资逛的书城啊。”昨日中午,59岁的于女士和女婿把100本新书送到报社前台。女婿韩建国说,岳母一直催他,怕错过第二波送书活动。“捐书不为扬名”的于女士一直不透露名字。
捐书如此慷慨的于女士并非大富大贵,她退休后在饭店打工,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女婿打趣地说,岳母平时就节俭,家里不常吃大鱼大肉,“买菜都是应季的,便宜啊。”
于女士的口袋放着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报纸,是“送书下乡”公益活动启动的第一篇报道。“我一直掖着这张报纸。”于女士说:“我女儿小时候没怎么看过童话书……希望想看书的孩子都能圆了‘读书梦’。”
■农民工子弟学校捐书1373本
昨天,范西路小学的常祎琳(7岁)一下子捐出40本绘本,这让妈妈闫女士大吃一惊,“没想到作为独生子女能这么大方,当时我突然感觉孩子懂事了。”
昨日,常祎琳就读的范西路小学也赶在天黑前把1800本爱心书送至本报社。
同时,宁安路小学的师生们也捐了1373本爱心书。“我们学校一半以上学生是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少孩子在乡村的艰苦条件下生活过。”学校教育处主任董彦敏说。
此外,八十六中附属小学也捐了518本书,杨雨婷等学生还在书里附上通信地址,期待着乡村孩子们的回信。
■志愿者抢着去偏远学校送书
“周日送书,算我一个!这俩学校哪个更偏远?我去偏远的那个!”昨日上午,读者崔建报名当志愿者。
此外,市民张娅琨和7岁的女儿也报名参与“送书下乡”公益活动,“女儿还想趁周末去给乡村小朋友买些新书呢。”
连日来,还有多位热心读者报名争当“送书下乡”活动的志愿者。周日8时30分,汇聚着爱心的“送书下乡”队伍将从河北青年报社出发,此次将送8000本爱心书给行唐县上碑镇中心小学和行唐县九口子乡上连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