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鹿泉11名退伍兵义养战友爹娘近十载(图)
        正文浏览次数:93
  2014/12/13 10:43:3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照片从左至右为:王洪泽、梁勇、曹宏、父亲、母亲、刘斌、杨疆、吴应浩、东庆峰


      10月30日,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星期天,但对于鹿泉市寺家庄的史大爷和魏大娘老两口来说却不一般,因为他们的儿子们带着一车煤球,提着牛奶、方便面、鸡蛋,又来看望他们了。


      敦立平、杨疆、曹宏、东庆峰、梁勇、吴应浩、王洪泽、杜志军、魏永辉、张立刚、冯增刚……


      11个儿子,11个姓氏,他们接替因车祸离世的战友史会峰,风雨无阻、无微不至照顾二老已有十个年头。


      十年照顾


      “娘,儿子们又来看望二老了”


      一位是耳朵极不好使的82岁史大爷,平时你跟他说话必须使劲喊,然而他却能远远听到“儿子们”的脚步声;一位是76岁疾病缠身走路都颤悠悠的魏大娘,一听说“儿子们”来了,几步就从堂屋跨进院子,伸出长满茧子的手去拉……


■儿子们在为老人搬蜂窝煤。

      拉着儿子们的手,老人的眼泪吧嗒吧嗒掉,嘴里不停念叨。邻居们都说老两口有福气,11个儿子真孝顺,比亲儿子在的时候对他们都好!


      今年霜降过后,一天比一天冷起来。想着两位老人身体禁不住冷,杨疆和曹宏当即决定到煤场订购。谁知蜂窝煤早就订光了,老板说最快也要等3天才有货。


      兄弟俩软磨硬泡,好说歹说,老板最终答应挤出500块蜂窝煤,先让老人取暖。


      将煤卸下后,东庆峰等人围在二老身边告诉娘,记着经常开窗,保持通风,千万别熏着!


      东庆峰说,娘看到他们难免会想到会峰,怕娘伤心,会峰刚走那几年他们并不常来。近几年,他们来的次数多了。每次来都不会提前打招呼,因为老人常年呆在家里,一般不会出门,几个兄弟谁路过附近,都会赶过来看望二老。


      最后,他们告诉二老,今年春节,11个儿子要在家里陪着爹娘一块吃饭,“我们来了自己做饭,二老只管跟我们说话聊天。”


      情谊无价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有活12个人干,有酒12个人喝


      故事要追溯到21年前。1990年3月,史会峰、杨疆、曹宏、杜志军等12名青年,怀揣激情和梦想,由鹿泉市直属企业应征入伍,一起成为济南军区某部解放军战士。新兵集训后,士兵们开始“认老乡”,12个人相识、相知并相互照顾。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浓浓的乡情,使12名战友在金戈铁马的军营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12名战友中,史会峰排行老六,为人特别仗义,谁要有事求他,他都会尽最大努力完成。当年史会峰省吃俭用买了块手表,宝贝疙瘩一样放着舍不得戴,可是曹宏每次跟他借,他都二话不说。有一次,换季了,两人去买衬衣,史会峰捉襟见肘,却坚持给曹宏买了一件。这胜似亲兄弟的情谊让曹宏回忆起来,至今感动。

      1992年底,他们相继退伍,回到家乡。但在部队结下的深厚情谊却越来越亲密。谁家盖房子、收麦子,战友们一呼百应,有活,12个人干;有苦,12个人尝;有酒,12个人喝。熟悉他们的人都说,他们不仅是亲密的战友,还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战友离世


      喊一声“娘”泪花闪,“我们11个人都是您儿子”


      史会峰家的老房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成的,老两口已经住了很多年头。当时,史会峰的哥哥以及3个姐姐都已结婚单过。依靠史会峰生活的老两口,一直等着小儿子翻盖新房,过上好日子。


      史会峰复员后,到天津、山西等地打工,没日没夜拼命地干,就是想给二老圆梦。


      2002年10月,一个黑色的日子,史会峰去山西拉过冬的煤,返回途中遭遇车祸,撒手人寰。


      新房还没盖,顶梁柱突然没了,就像天塌了下来,老两口承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


      战友们闻讯,迅速放下手头的工作,凑了2000余元,忙里忙外,为会峰操办后事。


      因为怕老人伤心过度,直到尸体火化之前,才让老人看了一眼,老人哭得站都站不起来,撕心裂肺的呼号深深刺痛了战友们的心。


      战友们跪在老人面前说:“娘啊,虽然会峰不在了,但您还有我们,我们11个人都是您儿子!”


      默送兄弟离去,11位战友心中暗暗发誓:会峰,你就放心地走吧,家里还有我们,我们一定会替你照顾好老人孩子,完成你没有完成的心愿!

      一句承诺


      “会峰不在了,这个家咱得管!


      史会峰去世后,留下年迈多病的父母、年轻的妻子和4岁的女儿。不久,他的妻子带着女儿改嫁他乡。

      料理完会峰的后事之后,一次聚会时,不知谁提议: “战友会峰不在了,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家咱得管!”


      提议声很小,却像谁在吹响集结号,声声召唤响彻天空。


      彼时,敦立平、曹宏等人都还在为生计打拼,家境不富裕,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心中有一种信念:“多苦多难也要帮咱兄弟撑起这个家!”


      从此以后,为了这个不算承诺的承诺,逢年过节他们都要凑钱去看望两位老人。冬天,当发现老人舍不得花钱买煤,他们就买一车煤放到院子里;看到老人舍不得喝牛奶,他们就买好了送来;看到老人院子里堆着的棒子,他们又亲自找脱粒机为老人脱玉米……

      勇敢担当


      战友集结号传递爱和温暖


      史会峰的离去,深深触动了敦立平的心:生命如此脆弱,意外难以预料。一个人的不幸足以击垮一个家庭。今天我们帮了一个战友,下一个战友遇到困难,我们有没有力量帮?怎么帮?


      在敦立平等人的倡议下,再一次吹响集结号,11位弟兄成立了一个战友互助团体,并且,随着其他战友的加入,这个团队还在不断扩大。


      为使史会峰的女儿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还专门设立了教育基金,每年存1000元左右,至今账户上已存了1万余元。曹宏说,史会峰出事后,他的妻子带着4岁女儿改嫁他乡,战友们怕打扰孩子的新生活,从来不主动与之联系,都是偷偷地向老人打听孩子的近况。这笔教育基金,准备等孩子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再由孩子的奶奶交给她。


      曹宏称,通过战友间的互相帮助,使大家对“战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善举感动


      十年坚守谱写人生大爱


      一晃史会峰离开十个年头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们如今都已到了不惑之年,工作生活渐渐稳定,但“我们都是二老的亲儿子!战友会峰不在了,这个家咱得管!”,不算承诺的承诺,他们一直记在心上。


      在三姐史会玲心里,会峰的11位战友把他们一家当亲人看待,自己也在心里把这些人当作了亲弟弟。会峰走后,11个儿子想给二老把房子翻盖一下,帮会峰完成心愿,可爹娘说啥也不让。爹娘已经习惯了保持现状。


      起初,儿子们去看望的时候都是给老人塞钱。后来发现老人舍不得吃舍不得花,给的钱全都放了起来,生活水平依然很差,儿子们于是决定给老人买吃的、用的,保证老人吃好用好。老人身体壮壮的,能平安快乐地多活些年,这是孩子们的幸福和心愿。


      史会玲说,“11名弟弟待爸妈比亲兄弟还周到。”儿子们却说他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他们只是在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并且“这是任何一个做孩子的都应该做也将一直做下去的。”

      11个儿子,11个姓氏,10个年头的默默坚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却给世间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和关爱。正是他们的奉献和担当,让生活多了份幸福和温暖;正是他们的凡人善举,谱写了人生大爱的壮歌。(记者刘云道、李洁夫、王建国 实习生郝珊珊)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承德营子区三代人亲情接力照顾智障人六十载
  • 2015/12/2 11:22:25
  • 昔日战友家遭不幸27名老兵替已故战友尽孝心
  • 2015/5/14 11:02:30
  • 【善良好人】“爆米花老人”义养房东脑瘫遗子15年
  • 2015/3/20 9:56:52
  • 坚守承诺 71岁泰安老兵48年寻得牺牲战友亲属
  • 2015/2/17 19:23:01
  • 九旬老人“全家福”
  • 2014/12/13 12:03:45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