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文艺风采
首页 >> 老年文艺风采 >> 民间老艺人
乡村石匠 20年雕万件作品
        正文浏览次数:1101
  2018/5/28 9:51:31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说起匠人精神,在历史悠久的井陉县,有着许多默默无闻的老手艺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各自的领域中奋斗着。其中,42岁的李映军便是井陉县一位著名的石雕艺人。他手锤自成方圆,眼睛不用看,每锤都准确砸在钢钎上。20年来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雕刻作品近万件,见过他作品的人无不被其精致的技艺折服。“什么是匠人精神,在我看来时间、汗水、心血、执着,缺一不可。”李映军说,他的生命融入石雕作品中,上面刻满的是自己多年的拼搏与汗水。

   匠人精神 20年雕万件作品

   李映军是井陉县测鱼镇石门村人,他是在大山上长大的。参加工作后,他在马路边的石场看到了石匠郝玉兵的石刻凿得精美,便拜师郝玉兵,晚上在工厂当操作工,白天跟着师傅学习石刻。仅用6个月,他便掌握了石碑和迎风的雕刻工艺。1998年,他辞掉工厂的工作,来到雕刻之乡曲阳县羊平村刘树谦师傅门下拜师学艺。起初三斤二两重的铁锤常砸到手上,熟能生巧后他闭着眼睛也不会砸手。1999年,石匠李映军凭着手艺和力气,在天长镇南关创办了自己的石雕场。

   四合院,注重“石门楼”的建造和装饰。石门楼则主要由迎风勾头过门、门墩、挑檐石、石匾等组成,每块都是精美的民间艺术品。石门楼雕刻分“高浮雕”和“浅浮雕”。 “高浮雕”粗犷豪放、立体感强,“浅浮雕”画面细腻、线条明快,遵循“画中有戏,百看不腻”的传统特点。整个建筑全石到顶,不用任何辅料。工匠雕刻出各种规格的石料,每块石料轻者十余斤,重者可达三四百斤。工匠如积木般堆砌,一座颇具艺术特色的石门楼就拔地而起了。

   走进天长镇周边村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李映军的石雕。20年间,他雕了近万件作品。雕刻最多的,便是石门楼的“迎风”,而每件作品也都浸透着他的心血。在一对1.5米高的石狮前,李映军讲起了石狮的雕刻特点。“人们把狮子看成瑞兽,民间最多的是牌坊门墩狮和镇宅狮,看似两只狮子一样,其实是一公一母。狮爪下卧着一只幼狮的是母狮,摆放是公左母右。”石狮嘴里的石球既能在石狮嘴里活动,又跑不出来。原来石球是用石狮嘴里的石头雕刻而成的。雕刻一对石狮,李映军一人要用20天。

   石雕人生 20年苦累无怨无悔

   岁月如梭,转眼20年过去,李映军从帅小伙变成了李“大叔”,20年石材雕刻,他的作品近万件。对这一行业,李映军的体验是:石匠是最苦最累的,每天就与大锤、二锤、钢钎、楔子、錾子、手锤、钢尺、墨斗打交道。石雕时戴着防尘口罩干活,可鼻子里依然有很多粉尘。李映军对自己的石雕人生无怨无悔,他有空就去古迹看石刻,一个个精美的石雕,浸透着石匠的辛劳和汗水,在李映军看来,匠人精神,需要时间、汗水、心血与执着,缺一不可。他说,自己的生命已融入每一件石雕作品中,上面刻满了他的拼搏和汗水。李映军还有个梦想,希望自己的手艺能得到更高的认可,比如获得“河北省石雕工艺大师”的证书。

  (责任编辑:lch)

相关信息
  • 剪刀刻刀指间翻飞 裁出喜庆和幸福
  • 2023/5/11 10:39:43
  • “寿”字雕花剪纸送祝福
  • 2022/5/5 10:08:31
  • 张向东 将皮影戏带上更大舞台
  • 2022/4/25 10:00:18
  • “曲艺之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 2021/10/25 9:55:22
  • 刘立忠 复原技法 彩绘传神
  • 2021/8/23 9:55:54
  •  热点文章导读 
    一位自得其乐的老者
    侯金山:老年风采摄影作品(五)
    侯金山:老年风采摄影作品(八)
    古稀老人收藏800多部相机 欲卖出陪
    晨练大妈头顶小猫金鸡独立 引网友点赞
    品茶悟道皆妙哉——访著名军旅书法家张
    老有所乐、所为的农民书法家孙英华
    张增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封龙山书画院院长
    【河北梆子】蝴蝶杯——出城来步轻快和
    巧手绣得“猫头鞋”
    一次盛况感人的巴黎书法艺术展——访省
    河北书法家籍育贤书法作品欣赏
    老张心中有杆“秤”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