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费永泉展示他的蛋壳画作品。
来自上海的耄耋老人费永泉,日复一日地在一枚枚蛋壳上作画,可谓画遍了京剧脸谱里的各种人物形象。13年来,近3000枚蛋壳在他手中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脸谱画。
退休后“自学成才”
推门走入费永泉的家,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各种传统艺术作品:剪纸、香囊,以及他的作品——蛋壳画。
这项爱好源于费永泉对京剧的热爱。1939年生于浙江的他从小爱跟父亲一起看戏。2000年退休后,他常和同样热爱戏曲的老伴去剧院看戏,可惜因咬字发音不准,唱戏的念头日渐消散,然而他对京剧的热爱从未消除。一日,费永泉吃着鸡蛋,看着手中完整的鸡蛋壳,灵光一闪:“这鸡蛋壳不正像是人的面部轮廓?”2005年,没任何绘画经验的他开始琢磨起在鸡蛋壳上作画一事。
要在蛋壳上作画并非易事。起初,费永泉画坏了一枚枚鸡蛋壳,家里只得顿顿吃鸡蛋。可费永泉不放弃,“自己多研究研究,向专业人士讨教些经验,再买点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硬是靠自学学会了这门“手艺”。
“宝贝”只送不卖
费永泉这一画就是13年。2008年,他的京剧脸谱作品被央视戏曲频道展示;2016年,他入选上海市市民文化节百名手工达人。
费永泉画的蛋壳出名后,一些人想向他买,他却始终坚持不做买卖,只愿送给有心人。2012年起,费永泉不仅自己作画,还在社区文化中心开设“蛋壳画”课程——由他开办的“颛桥剪纸”“龙柏香囊”等民间艺术被列入上海市闵行区五年级学生体验型课程的内容,费永泉亦成了一名专门教授五年级学生在的志愿者老师。
蛋壳作画讲究细节
“我的蛋壳画通常成套出现,所以我会选大小、颜色相似的蛋壳。在鸡蛋壳两端戳个小洞,去除蛋清和蛋黄,洗晾干后备用。”费永泉介绍,“洗干净的鸡蛋壳必须先用砂皮纸打磨,接着用铅笔勾勒脸谱轮廓后就可以上色了。上色得从浅至深,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在他看来,作画的难点一是拿捏蛋壳的力度,二是脸谱比例。同时由于蛋壳材质的特殊性,在蛋壳上作画得采用绘画专用的丙烯颜料,画出来的颜色才会持久光亮。
最初费永泉参照《京剧脸谱艺术》书中的脸谱画法来画,后来他发现京剧脸谱应配有胡须和帽子等,就开始琢磨用纸板制作胡须、帽子。每次作画前,他脑海中会有一个大致脸谱形象,心中有画,笔下自然有神。他的床下藏了两箱蛋壳,一箱是鸡蛋壳,另一箱是鹅蛋壳。“鹅蛋比鸡蛋少见,更大更白,制作蛋壳画更好看。”他说,“我在蛋壳上作画是想借此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只要身体可行,我会一直画下去。” (摘编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