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就听说有一位面塑大师叫肖占行,人们称他“面人王”。他既有农民的朴实憨后,又有艺术家的潇洒随和。对面塑艺术的痴迷与执着,他的名声传遍四面八方。
自小痴迷“江米人”
面塑,过去被称为“捏粉”,又称为“江米人”。这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过去面塑艺人走江湖,街头卖艺,面粉易腐坏,作品不易保存流传不下来。因此,那时的面塑艺术是被人们轻忽的。
68岁的肖占行老家是博野县程委镇南阳庄村。该村有个面人老艺人肖金明,捏的面人栩栩如生,这让小时候的肖占行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他跟着老人学捏面人。其父是教师,曾让占行学画画,让他祥细观察人的不同相貌,什么马的不同动作。他聪明好学,画什么像什么,为他的面塑打下了基础。肖占行在老艺人的指点下,由生疏到熟练,所捏面人逐渐成为集市上的抢手货。上学时,他对捏面人十分着迷。当时流行的小人书连环画,特别是古代将士的图画,他一遍一遍的翻阅,直到把人物的相貌印到脑海中,再用笔勾勒出大概形象,经反复记忆后,就开始用面团捏。
他的技艺进步非常快,没多久就在十里八村有了名气。文革中,他受了挫折,但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还是孜孜不倦地练习捏面人。那些年的努力为他现在的艺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小时候的朋友鼓励他走出去学习进修,提高艺术水平。他受到启发专程跑到中央美术学院,拿出自己的作品请学院的张大生教授指点。张教授见到他的作品甚是喜欢,看准他是可造就之材,便收肖占行为徒,传授技艺。自从得到了张教授的真传,肖占行进步很快,不久就在北京成名,并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一次个人面塑展。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好评如潮。当时,《北京科技报》还以整版篇幅介绍了肖占行的成长过程和作品。
带着“江米人”走向世界
上世纪90年代末,肖占行去了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其间,他开始接触一些外国艺术家,进而吸取了国外的雕塑技术,切进步更快了。他的面塑作品颇受外国朋友的喜爱,常被作为珍品收藏。
这时候,他对面塑艺术更加执着,全身心的投入到面人制作中。他创作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人物面塑作品,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受到广泛好评,就连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等地的面塑爱好者和收藏人士也都慕名而来向他索求作品。
肖占行常说,艺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创作《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他下工夫反复研读《三国演义》虎牢关一章,尽可能在作品中把握住每个人物的特征和战斗场景,为此改的一遍又一遍。作品出炉了,在别人看来已是极品了,可他就是不满足,宁可毁掉再重来。寒来暑往,经过3年的不断改进,他的“三英战吕布”作品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塑出了刘、关、张“三英天威施英烈,杀气迷漫牛斗寒”的壮烈场景。看着自己的心血之作,,他的心里也终于有了一种成就感。没多久,这个作品的名声就传开了,一些对中国古典小说痴迷的人专门找来,非要花大价钱买他的“三英战吕布”。
如今,肖占行已是面塑界的大师级人物。去年10月,他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代表团成员访问了美国,在那里展示了他精湛的面塑技艺,让国际友人对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李善奇、王树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