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权健事件”爆发,保健品的乱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权健公司涉嫌打着保健品旗号进行传销,而另一保健品巨头然健环球也被曝涉传销及虚假宣传。借助会销、传销,进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在保健食品、用品、服务等领域较多存在,受害的多是老人。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成以上。但七成消费者缺乏准确的辨识度和认知度,对相关的标识标志、保健功能等认知较混乱。如何避免掉入保健骗局?除了相关部门大力整顿,老年朋友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防骗免疫力。为此,本报用三个版面分别为大家梳理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服务的防骗攻略。本版主要为您介绍保健食品的防骗技巧。(整理/本报记者刘惠)
虚假宣传——信口开河
套路 辅助变治疗,凭空瞎编造,刻意吓唬人,绝对夸疗效。
支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2018年9月发布《关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的消费提示》,整理出市场上针对监管部门批准的27类保健功能的虚假宣传表述(详见下表)。保健食品只能严格按注册或备案的保健功能进行宣传。凡有这些虚假宣传表述的产品,无论是在商超等线下实体店销售,还是通过网络、会议、电视、广播、电话和报刊等方式销售,请消费者都不要购买,同时可拨打热线12331、12315投诉举报。从表格所述范畴来看,保健食品完全没有以下功能。
1.抗癌、消除肿瘤。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林秀坤指出,目前没有什么中药和保健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实能抗癌。
2.治慢性病。只能提“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不能提“治疗、治愈”。
3.调节身体酸碱度。“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都承认那是伪科学了,你还信?
4.净化血液。宣称“排毒”“清除血液垃圾”的保健品不可信。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内科主任程康林指出,多喝水就能排除“血管垃圾”(人体代谢废物)。
5.增高。27个保健功能里有“改善生长发育”的说法,但不能引申为“增高”。
划重点 1.保健品不能宣传疗效和适应证,否则就是虚假宣传;2.用“百分百根治”“绝不复发”等宣传的有假;3.“某院士强烈推荐”,一定是虚假广告,因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明令禁止院士代言产品。
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
1增强免疫力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防癌抗癌;对放化疗有辅助作用等
2辅助降血脂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细胞;减肥;防血液凝固;防脑溢血、脑血栓;防老年痴呆;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疲劳等
3辅助降血糖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可替代胰岛素等降糖药;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等
4抗氧化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等病;防老年痴呆;治白内障;延年益寿等
5辅助改善记忆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提高智力;提高学习专注力;提高考试成绩;缓解脑力疲劳、头昏头晕;防老年痴呆等
6 缓解视疲劳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近视;防治白内障、青光眼等
7促进排铅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吸附并排除体内铵盐、重金属等毒素;调节酸碱度;对抗自由基,排毒养颜等
8清咽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辅助戒烟;抗雾霾;缓解烟毒、霾毒;对疾病引起的咽喉肿痛有治疗效果;治慢性咽炎等
9辅助降血压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高血压;抗血栓;预防改善老年痴呆等
10改善睡眠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缓解大脑衰老、神经损害;可替代安眠药快速入睡;保持皮肤光泽等
11促进泌乳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疗乳房胀痛、炎症等
12缓解体力疲劳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提高记忆或学习专注力;提高性功能;预防因疾病引起的身体疲劳;改善、缓解脑力疲劳;壮阳等
13提高缺氧耐受力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可缓解因心脑血管系统障碍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的供氧不足;治脑缺氧;治疗运动缺氧;补氧等
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疗因辐射造成的损伤;抗手机、电脑等电磁辐射等
15 减肥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无需控制膳食和运动,可快速减脂、减体重、塑形,体重不反弹;防便秘等
16改善生长发育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增高;改善食欲;促进二次发育;改善记忆等
17增加骨密度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增高;促进骨骼生长;治疗骨损伤;增强身体强度等
18改善营养性贫血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 调节内分泌失调;养颜美容等
19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化学性肝损伤;酒前、酒后服用解酒;治脂肪肝、肝硬化等
20 祛痤疮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修护受损肌肤;清除黑头;防长痘;改善各种肌肤问题等
21祛黄褐斑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根除黄褐斑;提高肌肤自身养护能力;有效抑制并淡化黑色素等
22改善皮肤水分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抗皮肤衰老、暗黄、色斑;延缓衰老;抑制黑色素等
23改善皮肤油分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抗皮肤衰老、暗黄、色斑;延缓衰老;抑制黑色素等
24调节肠道菌群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肠道功能紊乱;治便秘、腹泻;增强免疫力等
25促进消化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胃胀、胃痛等
26通便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便秘等
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常见虚假宣传表述:治胃病;对所有程度的胃黏膜损伤均有保护功能;酒前、酒后服用解酒等
非法会销、直销、路边摊——请君入瓮
套路 “免费赠礼或免费旅游”作饵、“健康专场”洗脑、“专家义诊”推销、“亲情营销”维系、“买保健品还能投资”敛财等。
支招 北京宣武医院营养科教授武涛指出,会销保健品公司要洗脑,也需要时间才能获得信任。家人要多抽时间陪伴老人,鼓励老人出游、读老年大学和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不让保健品推销人员有空子可钻。有些中老年人喜欢打点麻将、扑克牌,家人不要报怨。此外,鼓励儿女给年迈的父母定期、适当买点保健品,对他们的身心都有一定的好处。
浙江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要做到五个注意。1.不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2.不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3.不贪小便宜,不相信免费“馅饼”。4.不要到无证照经营场所购买保健食品,避免上当。可以到信誉好、规模大、证照齐全的销售场所购买。切忌通过非法的传销和会议销售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5.一定要索取销售凭证,以便更好地维权。
划重点 1.如发现家中老人被会销保健品公司等骗着买了高价保健品,立马报警,或向当地市场监管局举报;2.购买前咨询医生。“病友”之间交流的信息不可信,有些“病友”可能是托儿。
非法添加——瞒天过海
套路 安神类添加安眠药成分(如地西泮、褪黑素等);辅助降血糖类添加降糖药;免疫调节、缓解疲劳类添加伟哥;减肥类添加轻泻剂或兴奋剂。
支招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莫伟教授提醒,看到保健品上面有“迅速起效”、“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纯天然成分”(“纯天然”并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提醒,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纯天然成分”保健品可能隐藏处方药,长期服用很可能造成肝肾损伤)、“治疗多种疾病”这24个字眼,就要警惕这些保健品中可能添加了廉价、副作用多,甚至可能已被淘汰的西药。
划重点 1.发现产品宣传“降血糖”或“治疗并发症”的功能,都要谨防被骗;2.如发现服用某些保健食品后,有长期食欲不振、恶心、心慌、兴奋失眠等现象,及时就医。
无蓝帽子无批号——浑水摸鱼
套路 无正规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配方多是“面粉兑违禁药”。
支招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系主任朱惠莲说,如果保健食品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有“安全”“无毒副作用”等承诺、含有“最新技术”等绝对化的用语和表述,就要小心是假冒的。目前保健食品被批准的只有27个保健功能,但每个保健食品最多只能有两种功能。
划重点 1.查看批准文号。如: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的产品应标有“药准字”、“药健字”批准文号,具有保健、预防作用的,应有“卫食准字”批准文号。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官网查询该批号,核对产品真假。2.查机构。号称有某权威机构认证,消费者可以上网搜索是否存在这个相关机构。国家规定,医药广告不能假借国家机关名义,也不能利用医生或患者的形象做证明。3.认清保健品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仔细阅读保健品标签说明书。注意用法及用量、保质期等信息。不听信小广告。
温馨提示:对待保健食品,不必过于迷信或排斥。保健食品是食品,也是营养补充剂,有特定的功能,如调节身体机能等。保健食品有适宜人群,如:吃素者易得缺铁性贫血,适合补充含铁的保健食品;因担心血脂高而刻意限制肉奶蛋摄入的,可吃点蛋白粉;膝关节有问题的,可适当补充氨糖类保健食品。注意:保健食品起效需要的时间较长,建议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遵医嘱选服。保健食品不能代替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年底是送礼高峰,专家提醒,保健食品套路多,大家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