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百亿保健帝国”权健集团被指涉嫌虚假宣传、传销等诸多问题,引发舆论沸腾。权健的问题有待当地联合调查组查清真相,而由此,保健品乱象再度置于公众审视之下,隐藏在水面下的保健品欺诈荒唐故事,也陆续暴露出来。
比如,《新民晚报》近日就报道:上海的柴女士在父亲遇车祸去世后发现,老人从不许别人进的“秘密房间”里堆满了保健品。令她惊讶的是,因掉进保健品陷阱,父母不到五年时间已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下了债务。更离谱的是,为了引老人上钩,保健品商家还为老人出具了“活到100岁奖100万”“夫妻都活到100岁奖300万”的“承诺书”。
别怨老人太糊涂,只怪骗子套路深。抓住老年群体判断力较弱,期望健康长寿的心理,炮制“百岁奖百万”的泡影以迷惑和欺诈老人,可见保健品商家为了牟利已无所不用其极。并不能说保健品就一无是处,关键是来路正规、价格透明、食用安全。利用老人的心理短板趁虚而入,只想掏空老人的钱袋子,这样的手段不仅阴险,更是缺德。
面对越来越多老人掉进保健品欺诈的陷阱,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理应强势介入,规范保健品市场,扫除保健品欺诈这一公害。要刺破保健品医治百病、益寿延年的泡影,首担其责的应该是监管部门。虚假宣传在保健品行业积重难返,最重要的原因仍然是监管不够到位。药品和保健品的边界虽有明确界定,但对于虚假宣传等现象的打击和治理却依然不成体系、难以持续。特别是在电话、网络以及会议营销领域,监管的触手尚未完全覆盖。而这些监管真空的存在,自然给了保健品欺诈生存的土壤,也大大增加了老人上当受骗的风险性。
保健品欺诈乱象再度爆出,监管部门这次响应迅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话营销行为管理的公告》,再次重申电话营销的保健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不得在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中夸大功能范围,进行虚假宣传。当然,真正要帮老人跳出保健品欺诈陷阱,“响鼓”之后,更要有“重锤”。只有通过常态监管、动态治理,老年群体才能从保健品诈骗的群狼之口中解救出来,笼罩在万千家庭头上的阴霾才能得以驱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