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办退休”骗了六七百人
正文浏览次数:1160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一起特大社保诈骗案浮出水面。这些实施诈骗的嫌疑人对外宣称,可以帮“没上过一天班”的人办理退休,让他们和企业正式工一样,到年龄后拿退休金。据不完全统计,这起特大社保诈骗案的受害者人数有六七百人,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
“代办退休”高的收费15万
与60岁的时香勤(人称“二姐”)相熟的人都知道她有个第二职业:代办退休。只要缴纳一笔费用,二姐就可以通过她的关系,让委托人“挂靠”某个破产企业,从而和该企业的下岗职工一样享受国家政策,到年龄后按月领工资。
这次出事之前,没有人知道二姐如何操作此事,她的委托人也不关心。按照以往规矩,他们只要交够钱,再把身份证、户口本和数张照片给二姐,剩下的事就不用管了。
“我上家孙旭,再上家姜秀玉。”二姐说。按二姐的说法,在代办退休这个行当,有若干中间人,她“就像王婆一样,是个拉皮条的”。在吉林市这起诈骗案当中,二姐的收费标准是最高的:最低11万元,高的达十四五万元。
阶段性特殊政策被利用
在吉林市,通过花钱以“挂靠”破产企业的方式退休,被一名接受采访的委托人形容为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为解决国企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吉林省曾按国家要求,针对厂办大集体企业工人、“五七”家属工等特殊群体出台相关政策,将他们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政府和企业给予一定补助。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市,这样的企业很多。由于时隔久远,这项政策实施时,已经很难找到企业当年的用工档案,职工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成为难题。为此,吉林当地社保系统资深人士称,相关部门一度放松审核,工资条、出入证等均可作为职工的身份证明文件,甚至在厂门口有张照片也可以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本来不符合条件的人,用伪造的档案获得退休资格;一些“中间人”抓住不少受害人“想占国家便宜”的心理进行诈骗。
中间人靠“口碑”骗取信任
在行骗过程中,中间人精心设计,甚至创造了不少比正规退下来的职工“退休工资”还要高的案例。中间人正是靠这样的“口碑”,骗取了许多受害人的信任。
2016年初,受身边那些办成“退休”的案例影响,当时仅45岁的内衣店店主唐静华找到了二姐。“第一年没办成,说太严了。”唐静华说,“过了一年,她说有个机会,45周岁就能退,25年工龄,开支(退休金)1200元左右。交完钱马上就退。”
二姐所说的机会,跟吉林市一项“超常规”的社保政策有关。2016年5月,吉林市社保局为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开展了一项名为“扩面征缴双百日”的活动,规定只要有本市常住户口,无论户籍是城镇还是农村,都能缴费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按照这个政策,到年龄的农民只要一次性缴8.7万元,次月就可以享受每月七八百元的退休金。
诈骗嫌疑人正是把这些政策优惠当成噱头,告诉受害者,自己“有路子”,可以补缴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社保待遇。
“刷脸”也被当作行骗手段
2017年1月10日下午,接到上家通知后,二姐陪同唐静华来到吉林市社保局“刷脸”。对于新增退休人员而言,“刷脸”从前曾是领取退休存折前的最后一步。但在一份由受骗者提供的对话视频中,吉林市社保局副局长尹文海向他们解释,2016年前后,吉林省社保局对全省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进行过一次升级,这次升级后,“退休和非退休人员都能采集人脸信息”。
一些骗子却开始利用“刷脸”行骗。迄今为止,所有接到中间人通知,到吉林市社保局“刷脸”的受骗者,没有一个办过退休手续。“刷脸”之后,所有委托人都未如中间人许诺的那样很快拿到退休存折。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越来越多人开始等不及,有人发现自己的社保账户里根本没钱,打听后知道这种情况下不可能“退休”。这起社保诈骗案这才浮出水面。(摘编自《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