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披上共享经济外衣
正文浏览次数:3313
7月23日,四川眉山市公安局通报一起特大传销案:以犯罪嫌疑人杨志伟等人为首的“鑫圆共享经济组织”(下称“鑫圆共享”)冒用国家名义,设立“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中心”运营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设置推荐奖和管理奖的方式,大肆发展会员,牟取暴利。“鑫圆共享”骗局是怎么破灭的?(摘编自《成都商报》)
A
三宗“最”
一年多发展会员22万余名
2017年8月,眉山市公安经侦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发现东坡区的鑫圆商城共享传媒眉山分公司存在传销犯罪活动,调查发现,该公司所有犯罪链条和线索均指向总部位于成都的“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经查,2016年7月以来,杨志伟等人非法设立“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在全国多地设立以“鑫圆”“共享”为冠字头的数百家空壳公司,先后设立建材、农业、矿业、传媒等28条虚假产业链,打着“国家平台”“共享经济”等幌子,以所谓消费返利为噱头,通过鑫圆共享商城网络平台,大肆拉人头发展下线,获取非法利益。一年多时间,会员遍及全国,有22万余名,涉案金额102亿余元人民币。
警方介绍,该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四川涉及人员最多、资金最大、区域最广的组织领导传销案。警方透露,目前已追缴资金、物品总价值11亿元,对于其他人的违法所得将予以追缴。
B
大起底
“鑫圆共享”如何自我包装
涉案金额超百亿元,会员达22万余名,这22万余人是如何落入“鑫圆骗局”的?
给甜头:“七八个月回本,剩下是纯赚”
参与“鑫圆共享”的投资人卢碧菊(化名)对自己的投资及“鑫圆共享”可谓深信不疑。“现在国家不是到处在发展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嘛,这个也是共享经济。”卢碧菊说,她投入了68.5万元,现在她手机中数字化固定资金已达500多万元,每天提现3000多元,扣除5%的税,每天可以提现2850元。
“我现在做了一个月,拿了9.5万元左右,只要七八个月就可以回本了,剩下时间就是纯赚。”卢碧菊说,她了解到这是一个国家项目。然而,在卢碧菊儿子看来,母亲完全陷入了一个“共享经济”的传销骗局。
冠名头:冒充有央企背景,请知名人士站台
警方介绍,该传销组织主要成员此前均参与过传销,曾在大连运营传销组织,后才决定到四川“搞个大项目”。“他们还聘请了‘数学家’来专门计算如何能够实现单线无限循环的投资模式,最终确定了11.7%的投资比例,其技术团队也均有较高的学历水平。”警方介绍,他们甚至还有专门的营销策划团队。
为展现实力,“鑫圆共享”负责人杨志伟先后注册了包括“中国农副产品交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共享经济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等800多家空壳公司,冒充有央企背景,还不断邀请一些知名人士站台,举办大型演唱会,参加国内知名会议来包装自己,在五星级酒店召开大型年会。除此,还开设起28个产业中心(产业链),产业中心分布全国,在省市县各级招募代理商,层层发展下线,并按照比例返现。根据警方调查,该组织最大层级为22层。
心理战:一靠“贪”二靠“唬”
“对人们来讲有两个心理,首先是一个‘贪’字在作怪,再就是如果一个平台的宣传造势很大,相对来讲可能觉得可靠些。”杨志伟称,“但任何骗局肯定都是有漏洞的,只是投资者为了不劳而获获取财富,相信了片面宣传。”杨志伟称,为了让更多的人进入平台,“前3个月,(平台)收到钱后基本就返给了会员。”不过,随着会员增长,返现资金变多,肯定有很多人的投资是不能兑现的,平台资金的窟窿也会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