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法学会老年法学研究会 >> 案例选编
以保健品冒充药品 高价销售构成诈骗罪
        正文浏览次数:3316
  2018/8/1 9:37:19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案情
    2017年6月初,被告人潘某等四人以给老年人义诊、免费体检等形式,将一种名为“本草三绝”、功能为辅助降血脂的保健品夸大宣传为药品,欺骗老年人以每盒900元的价格购买(批发价为80元)。先后骗取18名老年人人民币共284600元。
    评析
    潘某等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基本构成为: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损失。
    潘某等人实施了欺骗行为,在明知“本草三绝”仅为保健品,并非属于能够治疗疾病的药品,且该产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情况下,仍然虚构教授、专家等身份,隐瞒该产品的真实情况和特定性能,向防范和辨别能力较差的特定群体开展宣传。以义诊、免费体检等名义吸引老年群体,又虚报体检结果,夸大受害人身体疾病的严重程度,甚至将无病说成有病。
    在被告人虚构身份、隐瞒产品真实情况、虚构受害人身体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欺骗行为下,受害人产生了错误认识,误以为其疾病程度非常严重,且需要购买被告人销售的“药品”来治疗,进而以极高的价格购买该产品。此时,被害人基于这一错误认识处分自己的财产,被告人非法取得财产,被害人蒙受损失。
    虽然潘某等人销售的产品是合格产品,但并不影响诈骗罪的认定,也不能由此认为其属于普通的民事欺诈而非诈骗犯罪。在普通的消费欺诈中,经营者虽然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虚构最低价等行为,且消费者陷入了认识误区,但经营者只是想借助虚假宣传等方式扩大人气,提高商品知名度和销量,商品售价比较正常,不会比批发价高出很多。之所以认定潘某等人构成诈骗罪,主要还在于其并没有正常经营的意思和行为,而是流窜各地,以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从教授身份到体检结果到“包治百病”的药品,全部是虚构的,且售价是批发价的10多倍。

 

  (责任编辑:lch)

相关信息
  • 这种诈骗要小心 一不留神就中招
  • 2025/5/12 10:23:55
  • 警惕 这种诈骗手法近来高发
  • 2023/8/7 10:23:13
  • 重复投保,可以得到多倍赔偿吗?
  • 2023/5/17 10:02:37
  • 亲人过世后存款怎么取
  • 2023/5/16 10:06:31
  • 托付余生的另一种可能
  • 2023/5/15 10:11:50
  •  热点文章导读 
    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将出 资金配置
    老年人商业保险又贵又少 已成保障盲区
    家用理疗仪用上超声波?骗人!
    老人家办养老保险不方便怎么办
    石家庄一老人盲目投资用7万养老钱买3
    老人的悲凉
    保健品“坑老”:“四大套路”设置“亲
    养老产品高额回报未兑现
    老人立遗嘱是否需要见证人
    放弃继承权就能不赡养老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规范养老机
    石家庄:养老机构医务室要配备医师护士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条例或5月起实施明确
    车票里含不含保险(健康维权)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