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假保健品该严打
正文浏览次数:579
据《山西晚报》报道,几捧西地那非粉,几捧玉米粉,在脸盆里混合搅拌后,装入胶囊,精美的包装盒上堂而皇之地标注上具有“壮阳”“补肾虚”等功效——这样没有正规生产厂家,没有准确生产日期,更没有经过相关质量检测的“保健品”,竟通过网络销往20多个省份。
小作坊里加工成的“三无保健品”,却销往20多个省份,确实触目惊心。但这样的套路,近年来似乎变得越来越多。此前,媒体亦曾披露,不少在网络上热销的虚假保健品、减肥药,几毛钱的成本卖出了数十元、数百元的高价。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类似案例中,假冒伪劣产品均以“爆款”的形象大行其道。在最新报道的这起案子中,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就投入了近8万元进行网络“刷单”,将商品打造成了网络“爆款”。
假冒伪劣保健品变成“爆款”,无疑折射出背后监管的缺位。对此,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主管部门,都需要尽快补位,最大限度地压缩虚假保健品的生存空间。当然,对于“爆款”保健品,消费者也需小心,赔了钱是小事,伤了身体才事大。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